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252036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电子胃镜中的应用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5日 陈淼岚 周瑞仁 唐小曼 何敏琪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与苏醒质量。方法 选择8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检查均由同一内镜医师操作),随机分为D组和F组,每组40例。D组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D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F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0.001 mg/kg,之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 mg/kg,以0.5 ml/s的速度静脉推注,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推注,开始胃镜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电子胃镜置入时、用药后2 min、电子胃镜退出时、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术中丙泊酚的总量、停药后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等;观察患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2 min后的MAP、HR 和SpO2较注药前显著下降(P<0.05),另F组的SpO2显著低于D组(P<0.05)。两组间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院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镇痛效果D组比F组略强,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电子胃镜检查中镇痛效果良好,并且呼吸抑制明显减少,患者定向力恢复更快,苏醒质量更高。

    【关键词】 地佐辛;丙泊酚;无痛电子胃镜

    短效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苏醒迅速而完全,但镇痛作用弱,并产生剂量依赖性的呼吸和循环抑制[1]。可应用于门诊短小且对镇痛要求不高的手术及检查。目前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静脉全麻中,与丙泊酚配伍最广泛的是芬太尼。芬太尼虽然镇痛效果强,但其具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影响通气,丙泊酚本身也会抑制呼吸循环系统,二者的不良反应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时有较大的风险性。本研究拟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的行电子胃镜检查患者80例。年龄25~50岁,男46例,女34例; 随机分为D、F两组,每组40例(80例检查均由同一内镜医师操作)。D组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检查前所有患者术前都行心电图检查,常规禁食,无术前药,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鼻导管给氧,予心电监护(美国产太空1050 多功能监测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 、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吸频率(RR)。D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F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0.001 mg/kg,之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 mg/kg,以0.5 ml/s的速度静脉推注,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且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推注,胃镜医师可以置入电子胃镜。术中当患者体动时追加异丙酚0.5 mg/kg。若SpO2低于90%并持续10 s钟时,视为呼吸抑制,给予紧闭面罩辅助通气。

    1.3 监测指标

    1.3.1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T0) 、电子胃镜置入时 (T1) 、注药后2 min (T2) 及电子胃镜退出时(T3) 、苏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 、脉搏氧饱和度(SpO2) 、呼吸频率(RR)。

    1.3.2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的总量、停止用药后至唤醒时间(呼之睁眼的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最后1次给药至患者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和准确指鼻动作时间);离院时间(从苏醒至MPADSS[2]评分为9分的时间),MPADSS评分见表2。

    1.3.3 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采用0 ~Ⅲ级评价:0 级完全无痛,检查过程中安静无体动;Ⅰ级有效果但有轻微体动;Ⅱ级有效果但体动较明显;Ⅲ级无效,患者感疼痛,有明显吞咽、咳嗽、体动等。苏醒后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定检查的疼痛程度:0~3分为无痛或轻微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1.3.4 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检查中呼吸抑制及检查后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前后MAP、HR 、SPO2、RR的比较。两组术前MAP、HR 、SPO2、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T0 比较,两组T1 时间点的MAP、HR 、SPO2、RR有显著下降(P<0.05)。T1 时间点F组的SPO2显著低于D组(P<0.05)。T2、T3 、T4时间点两组MAP、HR 、SPO2、R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 两组患者丙泊酚的总量、停药后的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与D组患者比较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4。

    2.3 镇痛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镇痛效果均良好,镇痛效果D组比F组略强,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后自诉无疼痛感觉、VAS评分均为0。D组发生呼吸抑制1例,无恶心呕吐;F组呼吸抑制7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6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