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232828
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5日 杨宇 冯德辉 王俊贤 陈恺
第1页

    参见附件。

    杨宇 冯德辉 王俊贤 陈恺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类型占5%(6例),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71例),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7%(46例)。②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杓型组、非构型组与反杓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2.4±2.45,26.5±4.49,31.3±5.16)、室间隔厚度(mm)(9.4±1.10,10.6±1.13,11.2±2.50,)、左室后壁厚(mm)(9.0±0.91,9.3±1.02,9.7±1.41)、每搏量(ml)(61.1±16.24,55.2±13.21,45.1±17.36)射血分数(%)(58.21±10.13,52.33±9.81,46.26±12.66)、左室质量(g)(182.7±61.02,202.1±44.51,224.5±43.32,)、左室质量指数(g/m2)(101.3±32.62,110.4±25.71,124.1±22.5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较杓型及非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而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明显。

    【关键词】 高龄老年高血压 动态血压检测 昼夜节律 左室肥厚

    【分类号】R544.1

    近年来临床研究认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可能与心、肾、脑等靶器官损害有密切关系[1]。但对高龄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研究较少,笔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以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24 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