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20384
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血液保护效果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25日 涂杰 张炳东 韦秋英 李涛 吕静
第1页

    参见附件。

    涂杰 张炳东 韦秋英 李涛 吕静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手术麻醉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病区;

    【摘要】目的比较氨基己酸(EACA)与氨甲环酸(TAX)对体外循环(CP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择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EACA组(A组),TAX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EACA100mg/kg,停机时追加EACA100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EACA100mg/kg。B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TAX10mg/kg,停机时追加TAX10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TAX10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T0),CPB30min(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T2),术后6h(T3)、12h(T4)和24h(T5)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清栓溶二聚体(D-D);记录术后12h、24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和成分输血量。结果 3组患者PT及APTT在围术期变化基本一致。与C组比较,A组和B组FIB、FDP和D-D浓度在麻醉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3时FIB浓度升高(P0.05),FDP和D-D浓度降低(P0.05),在T4和T5时FIB、FDP和D-D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2h、24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及术后成分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均可明显抑制CPB引起的纤溶系统过度激活,减少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且二者作用相似。

    【关键词】 氨基己酸 氨甲环酸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分类号】R614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引起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数量下降和功能异常、纤溶系统功能亢进,导致术后出血增多,输血量增加[1]。如何采取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减少术后出血和成分输血显得日益重要。自抑肽酶停用后,Mangano等[2,3]建议在围CPB期用氨基己酸(epsilon a
------
     【摘要】 目的 比较氨基己酸(EACA)与氨甲环酸(TAX)对体外循环(CP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 3 组(n=30): EACA组(A组),TAX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EACA 100 mg/kg,停机时追加EACA 100 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EACA 100 mg/kg。B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TAX 10 mg/kg,停机时追加TAX 10 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TAX 10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T0),CPB 30 min (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 10 min (T2),术后6 h (T3)、12 h (T4)和24 h (T5)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清栓溶二聚体(DD);记录术后12 h、24 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和成分输血量。结果 3组患者PT及APTT在围术期变化基本一致。与C组比较,A组和B组FIB、FDP和DD浓度在麻醉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 T3时FIB浓度升高(P<0.05),FDP和DD浓度降低(P<0.05),在T4和T5时FIB、FDP和DD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2 h、24 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及术后成分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均可明显抑制CPB引起的纤溶系统过度激活,减少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且二者作用相似。

    【关键词】 氨基己酸;氨甲环酸;体外循环;血液保护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2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