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4期
编号:12133913
颈动脉斑块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4期
     个体基因型差异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也有相关性,在一项早发型冠心病的非裔家族后代的遗传学研究中[36],发现MCP-1 rs2857656 CC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同时携带MCP-1 CC纯合基因型和CCR2 V64I杂合或纯合基因型的个体,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高发生率存在密切关系。另外的研究提示携带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的个体,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增加[37];而国内报告ALOX5AP基因SG13S114 A/T多态性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38]。

    4 小结

    颈动脉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位置表浅、容易检测,同时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获取的斑块标本进行对比研究,目前已经成为研究动脉硬化斑块的首选部位。如何准确的判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理解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干预斑块的形成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