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19377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临床干预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廖虎平 徐启明
第1页

    参见附件(2127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2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干预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诊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抑郁症患者33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20例,治疗糖尿病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对照组13例,只进行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综合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日、出院时血糖)、长期(3个月和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抑郁评分)、血糖的控制(HbA1c)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抗抑郁干预组住院日缩短(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血糖控制更好(P<0.01)、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老年2型糖尿病抑郁症发病率高,给予抗抑郁干预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抑郁症;干预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总体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呈现典型非感染性“传染病”的特点,控制率低,并发症高,合并症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达30%左右,是正常人群的2~3倍[2],且两个病之间相互影响。为此,在近2年半时间内,我们对所遇见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分组干预和临床追踪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中[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1999年],根据临床表现依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抑郁评分[3](正常<50分,轻度抑郁51~60分,中度抑郁61~70分,重度抑郁>70分),经患者或/和家属同意,筛选出33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其中21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程8~20年,年龄45~87岁,其中男9例,女24例,糖尿病均已采用胰岛素治疗,平均HbA1c 9.7%。对33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干预组20例,13例有高血压,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糖尿病病程(14.5±2.3)年,平均年龄(68±4.5)岁,平均空腹血糖(9.8±3.5)mmol/L, 平均HbA1c (9.7±1.2)%,平均胰岛素用量(34±6)u/d,平均抑郁评分为64±5分;对照组13例,8例有高血压,其中男4例,女9例,平均糖尿病病程(13.9±2.7)年,平均年龄(69±5.1)岁,平均空腹血糖(9.7±3.4)mmol/L平均HbA1c (9.5±1.3)%,平均胰岛素用量(35±5)u/d,平均抑郁评分(63±4)分。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为利于比较治疗效果,更好、更方便控制血糖,两组胰岛素均统一使用诺和锐R30。

    1.2.2 干预组除常规糖尿病和高血压治疗外,轻度抑郁者给予黛力新(2片/d)治疗,中度抑郁者给予左乐复(50~100 mg/d)治疗。

    1.2.3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糖尿病和高血压治疗。

    1.2.4 两组均常规进行糖尿病、高血压知识宣教。

    1.2.5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出院时血糖、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HbA1c值及胰岛素用量情况。同时附带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时比较,空腹血糖均有明显改善,但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住院日缩短。详见表1

    2.2两组对比,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1)、血糖控制(HbA1c%值)更好(P<0.01)、胰岛素用量(u∕d)更少(P<0.01)。详见表2

    2.3 两组比较,无论住院和出院后,干预组血压更平稳。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机体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异常,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合并率高。而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情绪障碍,常伴焦虑。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高,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引起患者治疗配合程度下降和血糖控制不良,从而更容易发生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尽早识别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不但对患者的生活和精神状况改善有重要意义,对糖尿病本身也至关重要。

    以往研究表明:抑郁的发生与5-HT系统功能缺陷有关,皮质醇升高会引起该系统的5-HT1A受体结合力下降,导致抑郁的发生[4]。现在认为抑郁的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密切的联系,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可引起多个内分泌腺轴的功能紊乱,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5]。研究表明,糖尿病和抑郁患者血皮质醇水平都异常升高,而糖尿病和抑郁同时存在时皮质醇水平更高[6]。糖尿病引起皮质醇升高的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损伤海马的结构和功能有关[7]。这种长期慢性应激造成海马应激关闭系统障碍,导致皮质醇持续升高[8]。

    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与糖尿病病程的长期性、治疗的复杂性及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有关,且糖尿病病程越长、控制越差、并发症越多,则抑郁症越重[9]。我们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与血糖控制不佳明显相关,分析抑郁或焦虑情绪影响血糖控制的机制可能为: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皮质醇可降低葡萄糖利用,促进糖异生,皮质醇还可通过拮抗胰岛素而抑制血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抑郁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升糖激素如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作用,同时促进糖异生,引起血糖升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与抑郁症重叠发生率极高,且相互明显影响,而给予相应的抗抑郁干预治疗,可明显减轻抑郁症状,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增强了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病情的长期良好控制,减少或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干预组的血压控制更好可能也与患者的情绪更加稳定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密切相关。据调查,现代综合性医院中抑郁患病率可达30%,但漏诊率却达40%~50%[10],所以应唤起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 Engl J Med,2010,362:1090-1101.

    [2] Engum A, Mykletun A, Midthjell K, et al. Dep ression and diabetes: a large population2based study of sociodemographic, lifestyle,and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 ression i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2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