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1051
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谭志敏
第1页

    参见附件(3299KB,3页)。

     【摘要】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45例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每晚睡前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连续服用12周,于治疗前后对血脂情况和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测定。 结果 治疗后HDLC显著升高, TG、TC、LDLC、FFA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OMAIR、 FINS、2 hINS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诺贝特不但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是治疗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可靠、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关键词】 菲诺贝特;高甘油三脂血症;胰岛素敏感性

    

    作者单位:20094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内分泌科

    高甘油三脂血症是体内脂蛋白代谢异常的一种反应,尤其在老年人中,三酰甘油(TG)的升高同时伴有高胰岛素、糖耐量降低等,同时三酰甘油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标志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控制高甘油三脂血症,可有效抑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1]。临床研究发现,非诺贝特是一种调脂药,具有显著降低TG、LDLC、升高HDLC及降低TC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2]。为此我院对48例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采用非诺贝特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诊断为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8~69岁,平均(55.6±4.9)岁;所有患者均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并测量空腹胰岛素、血脂情况,符合糖耐量减低或者血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值予以纳入。排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免疫性及肿瘤等疾病,近6个月内未服用任何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1.2 给药方法 所有纳入患者于每晚睡前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连续服用12周。服药期间不服用其他任何药物,以排除其他药物的影响。

    1.3 评价指标 对纳入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TG、TC、HDLC、FFA、尿酸)及胰岛素抵抗(FPG、2 hPG、FINS、2 hINS、HOMAIR)情况进行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采用酶法对游离脂肪酸(FFA)进行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负荷后2 h胰岛素(2 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PG(mmol/L)×FINS(mIU/L)/22.5[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比较 治疗后HDLC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G、TC、LDLC、FFA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情况比较 治疗后HOMAIR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S、2 hINS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比较(x±s,mol/L)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

    TG3.02±0.211.53±0.12*

    TC5.76±0.275.03±0.18*

    HDLC1.11±0.031.35±0.06*

    LDLC3.36±0.223.07±0.17*

    FFA1.30±0.240.95±0.1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情况比较(x±s)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

    FPG(mmol/L)6.46±0.455.44±0.38*

    2 hPG(mmol/L)8.79±0.757.58±0.63*

    FINS(mIU/L)11.34±2.179.89±1.98*

    2 hINS(mIU/L)37.56±7.8331.44±5.69*

    HOMAIR1.18±0.230.79±0.1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甘油三脂血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这些疾病通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临床研究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长期随访发现,其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其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5]。因此应对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调节。

    非诺贝特为第2代苯氧芳酸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以降低TG为主,同时还具有升高HDLC的作用[6]。另外非诺贝特作为PPARβ受体激动剂,具有胰岛素增敏效应,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得以证实[7]。本研究发现,非诺贝特治疗后HDLC显著升高, TG、TC、LDLC、FFA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的功效;治疗后HOMAIR、 FINS、2 hINS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具有较好的胰岛素增敏效应。究其原因为:非诺贝特可增强脂蛋白酯酶活性,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解和三酰甘油水解,导致血浆中的VLDL增多,同时由于降解增多,引起HDLC增多[8];另外非诺贝特可激活PPARα,被激活后可调节脂肪酸和脂蛋白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强脂肪酸的β氧化,降低血TG、FFA水平,减轻“脂毒性”作用[9]。因此非诺贝特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在临床上得以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非诺贝特不但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是治疗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可靠、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利洙,张达.非诺贝特结合维生素B6治疗高甘油三脂血症临床观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9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