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1013
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胡景岚
第1页

    参见附件(3214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乌司他汀20万U加入25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7~10 d。对照组:生长抑素250 μg/h,经微泵持续静脉泵注,1次/d。连续7~10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数据等变化,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上腹部不适、腹部压痛等临床症状缓解和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94.3%,与对照组治愈率17.1%、总有效率74.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快且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 乌司他汀;急性胰腺炎;疗效

    

    作者单位:463000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重症疾病,起病急,死亡率高,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出现胰腺坏死、脓肿、假囊肿等并发症[1]。针对急性胰腺炎临床上主要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等方法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周期较长、病死率高。近年来乌司他汀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通过比较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乌司他汀应用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4.5)岁,发病时间3 h~18 d。所有病例均有急性上腹部疼痛及上腹压痛,伴或不伴发热、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均明显升高,B超或CT检查显示胰腺水肿。将7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0~68岁,平均(40±4.3)岁;观察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41±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4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2]。并且排除入院1周内按病情需要行手术治疗和住院3 d内死亡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以禁食、抗感染、抑酸,必要时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乌司他汀20万U加入25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7~10 d。对照组:生长抑素250 μg/h,经微泵持续静脉泵注,1次/d。连续7~10 d。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改善情况,记录并观察血、尿淀粉酶、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停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尿淀粉酶、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1.3 疗效评价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治疗有效指标。①主要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基本消失。②临床体征,如上腹压痛、腹肌紧张及反跳痛消失。③血、尿淀粉酶、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根据上述标准,按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评定。痊愈:5 d之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显效:7 d之内同时达到上述3项标准者;有效:10 d之内同时达到上述标准者;无效:超过10 d者。以痊愈、显效及有效例数的总和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数据采用SPSSl3.0软件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2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94.3%,与对照组治愈率17.1%、总有效率7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上腹疼痛及上腹压痛等症状,血、尿淀粉酶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腹疼痛缓解时间及上腹压痛消失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血尿淀粉酶等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例,x±s)

    组别n上腹部不适腹部压痛血淀粉酶尿淀粉酶

    治疗组354.5±1.76.0±1.94.6±2.46.2±1.3

    对照组356.4±2.27.2±1.56.3±2.38.5±2.8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病情演变与在“共同通道”学说的基础上胰酶的异常激活、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腺腺胞细胞坏死及凋亡、核因子kB学说等诸多机制有关[3]。由于机体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的化学性炎症,是一个全身炎症反应过程,胰酶大量释放并被激活,导致胰腺本身周围组织坏死。坏死的组织和大量有毒物质的吸收可引起全身剧烈的炎症反应,使机体处于免疫过反应状态。多种炎症因子如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一氧化氮(N0)、氧自由基(OFR)磷脂酶A2(PLA2)等参与复杂的病理过程,炎症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引发急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4].因此,能否迅速有效地阻止胰酶的释放和活化、阻断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对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长抑素可通过抑制消化酶的分泌以及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的产生而减少胰腺外分泌,同时具有抑制急性胰腺炎早期细胞因子的瀑布效应、诱导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临床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5].乌司他汀是从人尿中精制提取的一种糖蛋白,是胰酶抑制剂,有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等水解酶及透明质酸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糖类和脂肪类水解酶的作用,且能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有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功能[6]。

    本组治疗结果显示乌司他汀和生长抑素通过抑制胰酶分泌而减轻胰腺的炎症情况,乌司他汀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组在上腹部不适、腹部压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症状体征能得到较快缓解,血、尿淀粉酶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表明乌司他汀治疗效果快。观察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94.3%,与对照组治愈率17.1%、总有效率7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好,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

    总之,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快且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1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