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8734
沙盘游戏联合泰必利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张利滨 章小雷 黄钢 陈毅怡 李敏
第1页

    参见附件(3188KB,3页)。

     1.2.5 疗效评估 经过12周左右的治疗后,对各组进行YGTSS量表的重测,比较治疗前后2组儿童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测验结果,判断效果。根据YGTSS的减分率作为疗效的判断标准, 12周左右YGTSS减分率为≥75%为显著有效;减分率为≥50%且< 75%为有效;减分率为< 50%为无效[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0软件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沙盘游戏联合泰必利对多发性抽动症儿童抽动总分(TTS)的影响 见表1。

    两组治疗前YGTSS量表的抽动总分(Total Tic Scale,T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T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著有效1例,有效7例,无效7例,有效率53%。治疗组显著有效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8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χ2=3.96,P<0.05)。

    3 讨论

    抽动障碍的发病率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而且半数以上的抽动障碍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心理行为障碍,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强迫障碍、学习困难等发生共病[2]。由于抽动障碍患儿临床抽动症状的表现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关注甚至嘲笑,加上抽动障碍患儿比较敏感,容易紧张,导致抽动症状的加重,造成恶性循环,给正常的社交活动带来困难,产生社交退缩,影响抽动障碍患儿的生活质量。研究证实多发性抽动症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影响,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部分患儿的病情可延续至成年,将影响患者就业等社会活动[9]。目前治疗抽动障碍的主要有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10]。其中药物治疗首选泰必利和氟哌啶醇[11]。氟哌啶醇疗效显著但易产生肌张力增高、动作减慢和嗜睡等副作用,常因此中断治疗;泰必利是抗抽动的首选药物之一,能有效改善症状,且副作用较小,但因单纯的泰必利治疗对多发性抽动症伴随的心理行为问题无作用,故易复发;传统的心理疗法无副作用,但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对病情严重者起效周期长,短期内无法明显起效,家长满意度不高,常因此中断治疗。

    沙盘游戏疗法即箱庭疗法,主要是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沙盘游戏既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一种强有效的治疗工具[12]。相比较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而言,沙盘游戏是最合乎儿童心意的活动,容易被儿童接受,治疗依从性高。在国外沙盘游戏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治疗中,疗效肯定[13]。在国内,陈顺森等[14]研究发现:沙盘游戏疗法能明显放松情绪,舒缓脉搏,考试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作品能够再现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治疗后,治疗组的YGTSS总分下降比对照组明显,说明沙盘游戏联合泰必利比单用泰必利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本研究发现,沙盘游戏在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过程中,治疗师可综合各种心理治疗技术,首先可引入人本主义理论,给被试提供一个自由、保护的空间并予以共情;其次引入精神分析理论,使被试潜意识内心的冲突、焦虑得到了宣泄;在被试完成沙盘游戏作品后,可跟其讨论,引入认知行为理论。个案经过一系列的沙盘游戏,可经历问题呈现阶段、抗争阶段和解决阶段的成长过程,提示沙盘游戏疗法能有效缓解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伴随的焦虑情绪。因此,沙盘游戏联合泰必利既能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抽动症状,又能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伴随的心理问题,疗效明显,治疗依从性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人力、物力、研究的时间所限,参与本研究的被试数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未能采用大样本及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虽然具有临床效度,但是可能达不到最佳实验效度。今后的研究应集中于扩大样本量及一定时间的随访工作,为沙盘游戏治疗的临床推广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沈晓明,金星明.发育和行为儿科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8-277.

    [2] 华青,魏鹏,魏书珍,等.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共病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0(5):469-471.

    [3] 李妮,李曼.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教育.当代教育论坛,2008,1(1):62-63.

    [4] 张利滨,黄钢,章小雷.沙盘游戏疗法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8,14(4):565-567.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7-158.

    [6] 钟佑泉,吴惧,谢晓丽,等.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对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评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3):214-216.

    [7] Ammann R著,蔡宝鸿,潘燕华,范红霞(译).高岚,赵冬梅校.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8] 孙丽苹,唐程艳,徐增杰,等.心理学中沙盘游戏疗法浅析.社区医学杂志,2008,6(5):83-85.

    [9] 陈亚杰,原晓风,朱继强.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进展.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1):3924-3925.

    [10] Carr JE,Chong IM.Habit reversal treatment of tic disorders: a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literatur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8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