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089216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加减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王媛 师晓艳
第1页

    参见附件(2130KB,2页)。

     2.3 血清FSH、LH、E2、P浓度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P浓度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初次月经第1天血清FSH、LH、E2、P浓度较治疗前月经第1天明显降低(P<0.01)(表3)。

    2.4 随访 所有病例在停药后按期随诊1年以上。各组患者于停药后2~8周月经开始恢复,8例年龄>47岁患者停药后无月经复潮,组间无差异。米非司酮组3例患者停药6个月后再次出现月经过多,肌瘤增大现象,并于停药后6~12个月肌瘤增长至用药前大小,再次治疗。桂枝茯苓加减丸组以及联合用药组停药后子宫肌瘤无明显增大,月经过多、痛经、腰部酸胀等临床症状未复发。

    3 讨论

    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甚至不孕,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瘤体表达的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肌组织[3],此外,子宫肌瘤的发病也与环境、基因突变、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变化等因素相关。

    米非司酮是孕酮(P)特异性拮抗剂,与孕酮受体(PR)的亲和力较孕酮高2~10倍,与PR结合后可导致卵巢黄体溶解[4],也可以通过非竞争性拮抗雌激素作用,破坏下丘脑-垂体-靶腺轴[4],这可能是给予米非司酮后患者体内FSH、LH、E2、P浓度降低的原因之一。米非司酮与PR结合后还可以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上皮生长因子表达,诱导肌瘤细胞和血管发生退行性变[4,5],这可能是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后子宫肌瘤变小、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进而改善痛经、腰部酸胀等临床症状的原因。子宫肌瘤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早在《素问》及《灵枢》篇中就有“瘕聚”、“疝瘕”、“石瘕”等记载。历经数千年发展,目前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或因经产不慎(《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疝瘕候》)、或因脏腑虚弱(《中脏经》)、或因外邪侵袭(《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积聚》)、或因饮食劳逸(《诸病源候论》)、或因情志内伤(《灵枢•百病始生》),其疗法,张仲景于《金匾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中首推“桂枝茯苓丸主之”。子宫肌瘤病因多,临床表现不一,故本研究在张仲景原方基础上随病情相加减,给予桂枝茯苓加减丸,这更符合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本研究发现桂枝茯苓加减丸服用3个月后,月经时间长、月经量多、痛经、腰部酸胀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加减丸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治疗后患者体内P、E2、FSH以及LH浓度明显降低,这可能是桂枝茯苓加减丸治疗子宫肌瘤的西医基础,进一步机制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起效快但偶有复发。桂枝茯苓加减丸起效慢,但疗效稳固、不易复发。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可明显减少月经量,且起效迅速,疗效持久而显著,在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2] 吴洁丽,林毅,朱雪琼,等.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研究进展.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27(3):189-192.

    [3] Brandon DD, Bethea CL, Strawn EY, et al.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and protein are overexpressed in human uterine leiomyoma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3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