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5期
编号:11949736
37例进展期胃癌的超声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高瑞凤 朱晔 刘兴姣
第1页

    参见附件(2183KB,3页)。

     正常胃壁的超声表现为五层结构(三层强回声夹着二层弱回声)其厚度不超过 6 mm。当发生癌变时,癌细胞从黏膜层开始,逐渐侵入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致胃壁不同程度的增厚,各层结构相应消失。因此,胃癌声像图典型表现为胃壁增厚,胃壁各层次消失,呈均匀的稍弱回声。季绪文[11]等认为,胃壁厚度在10 mm以内,浸润深度在肌层以内,胃壁厚度在14 mm以上,浸润至浆膜层的比例明显增加,胃壁厚度在25 mm以上者,浸润深度均达浆膜层,超声对胃癌浸润深度判定的准确率为74.5%。本组35例胃壁增厚均超过10 mm,其中有13例胃壁厚度均超过20 mm。加之由于胃壁肌层的肿瘤浸润使胃壁失去正常蠕动及蠕动中断等声像图特征,因此易于超声诊断。同时由于本病呈浸润性生长,病变所累及的胃壁一般较宽,因此易于被超声检查发现。本组10例均由B超首次发现并确诊。既往文献报道中,对胃癌的超声诊断主要依靠胃壁局限对称增厚的环状低回声包绕强回声气体所形成的“新月征”、“戒指征”、“马蹄征”、“靶环征”、“面包圈征”、假肾征”、“火山口征”独特的声像图表现,然而存在着假阳性,并无特异性[10-13]。因为正常贲门、幽门同样可有类似声像图特征,当贲门、幽门存在炎性水肿时,胃壁增厚,回声减低,易于出现这类征象而造成假阳性。国内外报道认为胃壁厚度>10 mm,胃壁各层结构的改变对胃癌的超声诊断基本形成了共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8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