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4010
丹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L-10表达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王 琪
第1页

    参见附件。

     丹参组29.27±10.8155.69±13.73*50.82±19.00*42.03±9.93*

    注:*P<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炎性因子的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参与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介导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局部损害,并参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细胞再生或死亡[2]。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组织超表达使神经元赖以存在的环境发生变化,使神经元变性。在参与炎症反应的众多介质中,sICAM-1、IL-10起着重要的作用[3]。

    sICAM-1是一种分子量为76000~114000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它与sICAM-2、sICAM-3同属免疫球蛋白家族,都能与LFA-1分子(CD11a/CD18)结合。1986年,Rottelein等[4]在研究佛波脂刺激的同种异型淋巴细胞的黏附中发现了一种LFA-1的配体,是细胞黏附必需的,定名为细胞间黏附分子1,后统一命名为CD54。sICAM-1在细胞表面的表达被很多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和IL-1诱导,也被LPS、氧放射、缺氧等诱导,然后出现在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一些上皮组织中,在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中,sICAM-1是必需的。颅脑损伤时可以存在于炎症部位的多种细胞表面,如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的sICAM-1含量升高,且在第3天达高峰,第5、7天逐渐下降,丹参组血清sICAM-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颅脑外伤后患者颅内发生炎症反应,但经过丹参治疗一定时间后颅内炎症反应减轻。除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外,第3、5、7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可能与丹参的药物疗效在第1天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