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6期
编号:13195466
重复频率电刺激在术后拮抗肌松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25日 付江勇 周力克 肖 莉 张 瑛
第1页

    参见附件。

     作者单位:337000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麻醉科(付江勇 周力克 张瑛),肌电图室(肖莉)

    临床传统的对肌张力恢复的评估如抬头、握力、伸舌、及呼吸运动等,都存在一定缺点,要求患者清醒合作,受麻醉深浅影响,而且不能精确、定量、定性评估肌松程度[1]。本院利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行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能科学监测肌松恢复程度,合理进行拮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手术全麻患者85例,ASA分级I~II级,其中男47例,女38例。年龄19~62岁,体质量45~78 kg,无肝肾功能异常,无神经肌肉病变。手术种类包括普外、胸外、泌外、脑外、耳鼻喉、骨科。

    1.2 术前入室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阿托品0.5 mg。常规监测BP、R、SPO2、ECG。静内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1~2 mg/kg、芬太尼3~4 μg/kg、维库溴铵(浙江仙居药业)0.1 mg/kg,麻醉诱导快速气管。控制呼吸。IPPV模式,VT8~10 ml/kg,R12~14次/min,I:E为1∶2。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异氟醚0.6%~1.5%,微泵给予异丙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0.15 μg/(kg•min)。术中无肌张力监测,根据手术对肌松的要求每30~40 min追加维库溴铵(首次剂量的1/3~1/2)。估计手术结束前15~30min停用维库溴铵。麻醉时间为1.5~5 h。

    1.3 术后术毕用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产肌电诱发仪,根据TOF要求,(频率2 Hz、脉冲宽度0.2~0.3 ms、每组刺激时间为2 s,刺激电流50 mA)[2]给予上肢尺神经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记录小指展肌的复合动作电位。随即给予预给拮抗剂新斯的明(40 μg/kg+阿托品0.01 mg/kg)的一半,每5 min给予一次TOF,根据TOFR值追加拮抗剂(首次剂量的一半),直到TOFR≥0.75。拮抗时根据T1、T2、T3、T4四个肌颤搐出现的情况相应分为A、B、C、D四组,并对每组使用新斯的明的量和肌张力恢复时间作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