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期
编号:13196427
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5日 吕 宁 单万水 黄慧谦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发现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肝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110例健康体检者和107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结果 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A检测结果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抗结核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结果降低(P<0.05),尤其随着疗程的延长血清PA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1);在抗结核治疗早期血清前白蛋白的阳性率为82%,高于ALT和AST的阳性率(32%)。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可作为抗结核治疗后的常规肝功能指标,尤其适用于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早期损害程度的判断。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肺结核;肝功能

    肺结核病是目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我国每年死于肺结核者13万人,是传染病中的头等杀手。抗结核病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损害,严重的可致死亡。常迫使部分患者不能继续耐受抗结核药物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恶化,甚至发生耐药性结核,影响肺结核疫情的控制,对人群危害增大。故而早期发现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损害,寻找可判断肝功能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以保证抗结核治疗持续进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血清前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变化,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判断其对发现早期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所致肝损害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04月至2009年04月的107例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住院患者,其中男68例,女3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和防治指南》的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