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1期
编号:11909769
42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25日 刘清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257KB,3页)。

     SLE是一个免疫复合物病, 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沉积是引起SLE肾脏损害的主要机制 ,具有以抗核抗体(ANA)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是狼疮性肾炎最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者更易患狼疮性肾炎,且病情严重者多见,可见抗ds.DNA抗体与肾脏疾病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关系,是一个比较准确、可靠的活动指标。补体经典活化途径在SLE的发病和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补体水平往往与病情活动程度有关,参与多种免疫病理功能。尤其在活动期。补体C3 在补体成分中含量最高、最重要[6]。本组资料显示病情活动时LN抗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并且补体C3下降明显,其中以Ⅳ型LN抗ds.DNA阳性率最高(94.4%), 补体C3下降最明显(88.9%),证实与病情活动有关。

    本组42例LN 患者中,I型仅有1例免疫荧光中只有IgG、Clq 染色较强阳性(++),AI、CI评分均很低,肾小球及间质病变轻微,但未见VI型患者,可能是因为病情较重,未行肾脏活检的缘故。而Ⅳ型有18例,占42.6%,是最多见的类型,也是病变最复杂的类型,本组研究中表明,Ⅳ 型LN 多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占5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