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8期
编号:11705971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6例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8期
     脑出血在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CT定位下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术后给以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本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实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4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脑出血均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1~79岁,平均60.1岁。有明显高血压史者25例,糖尿病6例,脑动脉畸形2例。出血量25~80 ml,平均41 ml。CT扫描示基底节区出血38例,脑室出血5例,小脑出血3例。本组患者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穿刺后存活38例,占83.0%;死亡8例,占17.0%;死亡原因为继发脑出血和脑疝。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病房实施手术,局麻后用Y2-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CT定位下穿刺并固定于血肿靶点[1],应用正压连续冲刷、液化原理,综合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血肿进行冲洗、融碎、液化、引流。
, 百拇医药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患者清醒前垫高患者头部或将床头抬高30°,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患者苏醒过程中常伴有躁动不安,应专人守护,防止坠床或抓掉引流管。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再出血及脑疝先兆症状,出现下列情况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意识障碍加重;血压突然升高,脉搏缓慢,呼吸不规则等;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3 呼吸道的护理 口腔护理2次/d,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可使肺部感染机会明显降低。对意识不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吸痰前先给高浓度氧吸入3 min,以防止缺氧,加重脑水肿。对分泌物粘稠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2.4 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袋应低于头部15~20 cm并固定,过高不利引流,或管内液体返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过低会发生“拔罐”效应[2]。脑室引流的患者,引流管出液口应保持于侧脑室平面上10~12 cm以免引流过度,引起低颅压[3]。术后引流液多为暗红色陈旧性积血,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引出,量增多,应疑为再出血,给予及时处理。改变患者头位时要夹住引流管,防止逆行颅内感染。冲洗时严格记录出入液量,保持等量交换冲洗和出多于入的原则[4]。穿刺部位敷料应每天更换,每天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无菌操作。颅内引流管与外部管道接口处应用无菌纱布包裹。一般引流时间3~7 d。停止引流前,先挂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1 d,确无颅高压症状,方可拔除引流管。
, 百拇医药
    2.5 饮食护理 对于术后意识不清患者应给予静脉输液维持营养,神志清醒者,术后8 h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6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意识转清,常因失语、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抑郁性神经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5],应及时了解和评估患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出确切的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化护理,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指导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训练的方法,以减轻病残程度,提高其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书武,胡吉庆,于淑燕,等.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8(4):307-310.

    [2] 孙树杰,刘欣,聂志余,等.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医学,2000,9(2):84-87.

    [3] 张超成,谭湘明.血肿碎吸加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及血肿破入侧脑室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2):6-7.

    [4] 胡长林,吕海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4.

    [5] 李振华,包士尧.脑卒中后的抑郁症.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22-24., http://www.100md.com(杨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