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9期
编号:1162098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紧急处理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9期
     颅内静脉窦损伤通常需要手术修补,但手术有时十分困难。如何迅速有效地控制致命性大出血,同时又尽量维持静脉窦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根据手术中静脉窦具体的损伤特点采用相应的修补方法。一般在术中发现静脉窦损伤后,先以明胶海绵,脑棉暂时压迫以控制大出血,观察静脉窦缺口的部位,大小,类型、显露情况、缺口周围是否有可缝合的附着点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修补方式。临床上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以静脉窦顶壁损伤多见。如静脉窦损伤位于骨窗缘以外而临近骨窗缘,可在颅骨与硬膜间的窦壁上覆盖明胶海绵和(或)肌筋膜片然后悬吊硬膜于骨窗缘,一般可获得较好止血效果。如损伤窦壁上出现跨中线或跨横窦的双侧硬膜外血肿,可在静脉窦的对侧也钻骨孔,以双侧悬吊硬膜,加强止血。对于静脉窦侧壁上的裂口,则因显露不佳或没有附着点而止血困难。此类损伤如缺口不大,可直接用涂有EC耳脑胶的明胶海绵或肌片贴覆压迫3~5 min。如为较大缺口,可准备一稍大于裂口的肌筋膜片直接压迫于裂口上,然后,把EC耳脑胶直接涂于裂口周边的肌筋膜和脑膜间,其上再置一明胶海绵压迫,一般可得到牢固的修补。对于骨折片或异物嵌入静脉窦和凹陷性骨折,可在骨片刺入部位、异物嵌入处、凹陷性骨折外周环形钻孔,并小心地咬除各孔间颅骨,先保留骨折片及异物周围的颅骨,在静脉窦两侧硬膜上预先缝线,并准备好稍大于裂口的肌筋膜片,移除刺入窦内的骨片或异物,迅速用手指把肌筋膜片压向裂口,把两侧缝线结扎固定,通常可达到控制迅速大出血,修补裂口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在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一些远离骨窗边缘的静脉窦损伤,可在局部形成迟发性血肿,导致术中脑膨出的严重后果。本组26例中6例出现术中脑膨出,经探查发现2例为横窦损伤、1例为窦汇损伤、3例为矢状窦后段损伤。而这些患者术前头颅CT检查均未显示静脉窦损伤的典型征象,均未能确诊。究其原因可能与本组病例CT检查过早,血肿尚未形成或脑损伤过重,产生压力填塞效应有关。Becke和Gade等[5]认为,颅脑损伤手术中迟发性血肿的产生与压力填塞(Pressure Tamponate)效应的减轻或消失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静脉窦壁被移动的骨折片割裂或撕裂,静脉窦出血沿着静脉窦旁间隙压力较低处外溢突破,但因血肿和脑水肿产生颅内高压的压迫,破口闭合,未形成或仅形成少量血肿。当术中骨瓣去除,硬膜剪开、血肿清除或使用强脱水剂后,压力填塞效应会突然减轻或消除,原已破损的窦壁再发出血。横窦、窦汇和矢状窦后段损伤出血容易出现术中脑膨出,这可能因为横窦、窦汇和矢状窦后段远离骨窗缘,出血不容易流出骨窗,先在局部形成血肿,致颅内压骤增,脑受压移位,脑凸面卡压在骨窗缘所致。本组6例在术中出现脑膨出,其特点与一般脑肿胀所致的脑膨出有所区别,脑肿胀者,减压术后颅内压一般较高,膨出呈渐进性且速度较慢,有自限性,脑膨出到一定程度自行停止,而静脉窦出血所致的脑膨出,减压术后早期颅内压一般不高,但随即迅速出现脑膨出,一般无自限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膨出脑组织发生“炸裂”而并发大出血。若能及时找到出血来源,清除血肿后颅内压迅速下降,膨出脑组织可回纳。而发生在上矢状窦中、前段的出血,由于靠近骨窗缘,出血可直接流入骨窗,不在局部形成血肿,因而不易发生术中脑膨出。此类静脉窦损伤,由于损伤部位远离骨窗缘,止血有一定困难,我们先在骨窗缘向后部探查,清除局部迟发性血肿,先用明胶海绵、脑棉压迫裂口暂时止血,然后在出血处窦旁钻一骨孔并稍作扩大,用肌筋膜片、明胶海绵覆盖裂口上并悬吊硬膜于骨孔上,一般可有效止血。如边缘仍有渗血,可再用涂有EC耳脑胶的明胶海绵加强压迫。
, 百拇医药
    尽管文献报道[6-7]:上矢状窦前1/3和非主侧横窦、乙状窦的损伤如修复困难时可结扎,不会产生不良效果。由于我们力求恢复静脉窦通畅,本组所有静脉窦损伤患者均未采用结扎方式,我们认为根据手术中静脉窦具体的损伤特点采用相应的修补方法,一般采用明胶海绵压迫、悬吊硬膜、肌筋膜缝合修补、EC耳脑胶肌筋膜粘贴等不同方法修补,可有效处理术中静脉窦的大部分损伤。有文献报道[8]采用直接缝合的手术方式修补静脉窦损伤,对于一些没有窦壁缺损,部位特殊,一般修补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本组2例静脉窦顶壁和侧壁交界处破裂出血,经用EC耳脑胶肌筋膜粘贴效果不佳,在双路吸引下直接缝合窦壁获得成功,但我们认为直接缝合存在出血量大的缺点,对于术中血压不稳定者尤为慎用,在缝合过程中应加紧输液,输血,维持血压稳定,而采用肌筋膜缝合修补相对能较好地控制大出血。此外,静脉窦损伤常为重型颅脑损伤的合并伤,必须同时正确处理颅内出血和脑挫裂伤,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2] 丁建军,胡子彗,林小华,等.外伤性上矢状窦和横窦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0,5(4):215-216.

    [3] Meier F,Gartner W,Knopf R,et al.The traumatic dural sinus injury-a clinial study.Acta Neurochir(wien),1992,119(1):91-94.

    [4] 张建军,张俊.骑跨上矢状窦双侧硬膜外血肿11例.中华创伤杂志,1997,13(4):252-253.

    [5] Becker DP,Gade GF,Yong HF.Intracranial heamatoma.In:Youmans JR.eds.Neurological Surgery.philadephia:Saunders,1990,2079-2080.

    [6] 黄大明.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36例治疗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06-2107.

    [7] 尹善浪,陈善成,郑阳,等.颅内外伤性跨窦血肿36例临床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2):130-131.

    [8] 王国良,蔡加宁.直接手术缝合治疗颅内静脉窦损伤.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3(1):22-21.

    , 百拇医药(林合麟 唐 凯 林晓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