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8期
编号:11621876
超声在诊断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11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分析影像特点。结果 诊断出胆系肝外结石77例,占70%。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或呈“树枝状”扩张,管径大于3 mm;肝外胆管扩张,呈“双筒猎枪征”,管径>7 mm,最大管径可达25 mm;胆管壁增厚,连线完整,管腔内可见结石强光团填塞,后伴声影。其次是恶性梗阻性黄疸25例,占22.7%。结论 超声检查无损伤性、操作简便,能显示胆管的形态学变化,还可确定部分病例的梗阻病因,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超声

    阻塞性黄疸分为肝内胆管阻塞和肝外胆管阻塞两类,对两者的鉴别是正确治疗的关键。B超可明确显示胆囊的大小、形态、胆管的内径及走向、结石或肿瘤的大小及所在部位等,为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我们使用超声对11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了诊断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男59例、女51例,年龄13~73岁。病程3个月~23年。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大便色灰白及尿色深;大多数患者有间歇性反复发作性腹部疼痛史,9例有“胆囊摘除手术”史,39例上腹部可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定性阳性,血清总胆红质及直接胆红质明显增高,凡登白试验呈阳性,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

    1.2 仪器及方法 用美国ATLsuper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检查前空腹8 h以上。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按一定顺序对上腹部进行纵切、横切和斜切,全面探查,了解肝脏(肝门结构),胆道系统(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胰腺和脾脏的形态结构、大小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提示诊断。

    2 结果

    诊断出胆系肝外结石77例、占70%,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或呈“树枝状”扩张,管径大于3 mm;肝外胆管扩张,呈“双筒猎枪征”,管径>7 mm,最大管径可达25 mm;胆管壁增厚,连线完整,管腔内可见结石强光团填塞,后伴声影。发现恶性梗阻性黄疸25例、占22.7%,包括:胰头癌6例,超声显示胰腺形态改变,胰头呈弱回声局限性不均匀增大,轮廓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主胰管轻度或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肿大;胆囊癌5例,超声显示胆囊液性区消失,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并伴有结石强光团及声影,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外胆管癌5例,超声显示病灶以上胆管明显扩张,胆囊肿大,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内可见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和突然截断,其周围浸润形成不均匀弱回声斑点;原发性肝癌7例,超声显示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呈“驼峰征”,肝内可见结节性不均匀回声团块,周边有声晕,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胆囊肿大;壶胰癌2例,超声显示胆总管与主胰管汇合处等回声团块,与胰头界限尚清楚,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肿大,主胰管明显扩张。其余8例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占7.3%,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剧,症状严重,高热、腹痛、黄疸,超声显示肝外胆管明显扩张,管壁增厚,边缘模糊,壁内出现水肿暗带,管腔内出现脓汁所致的回声斑点,肝脏肿大,回声增强。

    3 讨论

    由于超声诊断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准确率在96%以上,已被公认是黄疸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方法[1]。阻塞性黄疸可由胆总管结石引起,陈继先报道胆总管结石在梗阻性黄疸病因中占51.2%[2]。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的病因主要包括胆总管肿瘤、壶腹部肿瘤、胰头癌、手术后胆管狭窄,寄生虫等。本组中由胆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有77例,占70%;非结石性阻塞性黄疸33例,占30%。阻塞性黄疸超声影像的主要特征是胆道系统显示扩张,也是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主要鉴别之处。超声诊断可确定胆道梗阻的部位,梗阻的位置一般位于扩张胆管的远端。如果肝内胆管扩张,胆囊体积也可能增大,提示肝门部位梗阻;如胆道系统全程扩张,提示总胆管梗阻;如胆管、主胰管均扩张,提示十二指肠壶腹部水平的梗阻。超声诊断可显示病灶,提示病因。阻塞性黄胆多由结石、肿瘤、炎症引起,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不难作出诊断。患者早期出现黄疸,如果超声显示胰头弱回声不规则增大,主胰管扩张,应考虑胰头癌; 值得注意的是胰头肿块检出时一般已较大,手术中测量为2.5~12.0 cm,而B超所测大小往往比手术中测量的要小,本组病例相差1~5 cm。可能原因为B超所测的是原位肿瘤的大小,而周围浸润组织可能受肠道气体干扰难以显示清晰。如果胰头显示正常,主胰管显著扩张,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部出现中等回声团块,应考虑壶腹癌;如果胆囊肿大,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管壁厚薄不均匀,管腔逐渐狭窄或突然截断,应考虑胆管癌;肝门肿瘤,胆管内结石,胆道系统炎症均可引起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除结石原因引起外,其他各种病变在超声上既有相同的声像图特征,也有不同的表现,只要掌握其病因,抓住其特点,首先明确有无占位,再仔细观察占位灶的部位特点,才可提高占位灶的检出率并准确定位,以利于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总之,超声检查无损伤性、操作简便,能显示胆管的形态学变化,还可确定部分病例的梗阻病因,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872.

    [2] 陈继先,苏内林,董云霞,等.梗阻性黄疸的B 型超声诊断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4):53., http://www.100md.com(扈 瑄 梁国欣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