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798686
观察细胞形态的新工具-原子力显微镜(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
     【摘要】 原始生命向细胞进化所获得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是生命物质外面出现了一层膜性结构,即细胞膜。细胞膜位于细胞表面,厚度通常为7~8 nm,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对细胞表面形态的常规观察,主要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这两种研究手段的不足是:光镜分辨率低,不能识别细胞的细微变化;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过程复杂,需对细胞进行特殊固定,可能失去细胞原本的生活形貌,且无法对细胞结构进行动态观察[1]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细胞膜;超微结构

    1 原子力显微镜的简介

    1981年Binnig和Rohrer[2]等利用隧道效应研制出了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1986年Binnig[3]通过改进STM研制出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最初的AFM是在一个弹性悬臂上固定一个尖端极细的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探针针尖上的原子与样本表面的原子之间存在斥力,扫描时针尖随样本表面的高低起伏变化,使悬臂随之上下起伏,被安放在导电悬臂上方的隧道扫描探针转化成隧道电流变化而被纪录,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样品表面的三维形貌图。后来该方法被改成用一束激光照到悬臂上,其上下起伏可由激光束的变化所反映并被反射到接收装置中。根据针尖与样本的接触情况,AFM有两种扫描模式:接触模式与轻敲模式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