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798728
心脏舒张功能临床评价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7期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指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具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客观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诊断DHF多采用改良的DHF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下述3条诊断为明确的DHF:①明确DHF证据;②客观证据说明此次心力衰竭事件发生后短期收缩功能正常(心力衰竭发生72 h内EF>50%);③心导管检查证实存在舒张功能障碍的客观依据。只具备①和②两条,诊断可能的DHF;只有第一条存在,而EF>50%的标准并不是在心力衰竭发生72 h内获取的,则诊断疑似的DHF。另有学者[1]认为,只要满足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且EF>50%,不用测定舒张功能指标也可诊断DHF。

    舒张功能不全可分为松弛功能降低型和僵硬度增加型,分别对应其进行性发展的两个阶段。由于单纯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约占全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1/3,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多同时伴随舒张功能异常,且针对DHF的治疗也与收缩性心力衰竭不尽相同,故而在临床正确识别舒张功能异常显得极为重要。现将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临床常用方法列举如下。

    1 心电图与心电机械图

    应用心电图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经典指标是Macruz指数(即P波宽度与P-R段长度的比值),正常人的Macruz指数为1~1.6。当出现左心舒张功能不全时,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房代偿性收缩增强,心房肌细胞肥大、电活动增强,将导致P波增宽和Macruz指数增大。单纯依靠Macruz指数诊断DHF并不特异,必须排除房室传导异常的疾病(如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分离等)和其他引起左房增大的疾病(如二尖瓣狭窄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