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8期
编号:11528670
猪脾转移因子生产工艺的改进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8期
猪脾转移因子生产工艺的改进
猪脾转移因子生产工艺的改进

     【摘要】 目的 对猪脾转移因子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方法 在原技术基础上,增加了反复冻融工序,于酸性条件下对猪脾转移因子进行提取,比较现行工艺及改进工艺的提取率。结果 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提高了转移因子的收率(收率由12.4% 增加至21.2%)、含量及活性。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为利用超滤技术制备高含量制剂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猪脾;转移因子;生产工艺;冻融;改进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on craft for pig spleen shift factor

    CHEN Yong-gang.Shanxi Topsun Biological Products Co.Ltd.Hanzhong 7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mprove the production craft for pig spleen shift factor. Methods Increase the jelly melts working procedure over and over again for, and in acerbic condition, compare the collect rates with the present productive technology. Results The improve productive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the collect rates ( from 12.4% to 21.2%) , contents, activity. Conclusion The improve productive technology is also the basis whitch is provided by the over filter techonology in order to preparate the high contents preparation.
, 百拇医药
    【Key words】Pig spleen;Shift factor;Production craft;Jelly melts;Improvement

    脾脏是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猪脾转移因子是从猪脾脏中提取的含有12种游离氨基酸及多肽(寡核苷酸)等40多种小分子物质,其等电点为4.48,多肽部分富含天冬氨酸,肽链N末端可能封闭。分子量较低,一般[1]。它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免疫增强剂,且具有无致畸、无致突变、不携带人群乙肝病毒等优点。

    目前国内生产注射用猪脾转移因子的厂家很多,提取工艺也不尽相同,有超离心、超滤、透析冻干、葡萄糖凝胶层析、冷乙醇抽提等方法。我所于上世纪80年代首家引进此项技术并改变为冻干制剂,根据生产特点,现作进一步改进,并试生产3批,效果较好。

    1 工艺改进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现行生产工艺 猪脾脏绞碎→称重→匀浆→透析→调pH值至中性→过滤→测定含量→配方→除菌过滤→分装至西林瓶→冻干→包装 →检验→成品。

    1.2 改进工艺 猪脾脏绞碎→称重→迅速冷冻(-20℃)→常温流水解冻(重复8次)→匀浆→调pH值至3.5→分装于无菌血清瓶中→透析3次[2]→合并透析液→调pH值至中性→测定含量→配方→除菌过滤→分装至西林瓶→冻干→包装 →检验→成品。

    1.2.1 迅速冷冻→常温流水解冻,重复8次。此步骤中冷冻终温度采用-20℃,常温流水解冻以目测无冻块为终点。

    1.2.2 透析3次 透析液用量及时间均采用递减的方法,即第2次透析的时间和透析液用量均为第1次的一半,第3次为第2次的一半。

    2 结果与分析

, 百拇医药     经过上述改进后,共投料3批,与现行工艺相比,测定结果见表1、2。

    从表1看出改进后的工艺平均多肽含量3.020 mg/ml,明显高于现行工艺平均多肽含量1.683 mg/ml,提高了79%,同时,改进工艺收率为6.472 mg/ml,现行生产工艺收率为3.846 mg/ml,提高了68%。

    从表2可以看出玫瑰花结率现行生产工艺平均为12.4%,改进后平均为21.2%,提高了71%,大大高于质量标准中活力不得低于10%的规定。

    3 结论

    该工艺改进的理论依据为脾转移因子系淋巴细胞内一种多组分物质,以游离态存在于脾细胞内液及胞膜内,提取收得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脱离胞膜、胞浆的吸附并溶解于溶媒内及从细胞膜内转移到透析液中,所以细胞膜破碎及溶媒的酸碱性是提取的前提,目前较为合理有效的细胞膜破碎技术是利用机械物理方法,结合温差骤变使细胞膜破裂,再加之低温下有冰存在,增强了细胞膜的脆性,降低了塑料应力,提高机械破碎率及粒度的作用。
, 百拇医药
    3.1 一般说来,偏向碱性的提取液容易使活性成分变性,加上酶与其他物质的离子键结合,常能在酸性(pH 3~6)溶液中解离,所以酸性提取占多数。在酸性溶液中,还会发生细胞破膜作用,更有利于胞内物质提取,据报道[3]也有以pH 2的蒸馏水提取的方法。

    3.2 温度对提取有很大影响,但在高温(10℃以上)时某些酶的作用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为使活性多肽充分溶解游离出来,反复冻融[4]是最简易的一种方法,切实可行。

    3.3 透析总次数的影响。根据透析原理,透析内外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即宣告透析结束,即继续透析已无实际价值。多次透析是打破该平衡的简单有效措施。应该考虑,在透析时外液使用注射用水以创造对透析更为有利的条件(较高的浓度差),此时应注意渗透压的终调节。

    基于以上依据的改进工艺,在试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说明在提高猪脾转移因子含量、收率及活性,关键的步骤是在提取时使脾脏细胞破裂,活性多肽充分游离进入溶媒溶解。而反复冻融、酸性条件则是达到此要求的方法 。
, http://www.100md.com
    生产工艺改进以后,不仅提高了转移因子的收率、含量及活性,而且为利用超滤技术制备高含量制剂提供了基础,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同时,猪脾转移因子的提取收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应进一步寻求最佳条件,创造环境,以利原辅料的利用并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 冯来坤,黄超英,杨洪群,等.转移因子口服给药国内外研究进展.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9,20(5):262-263.

    2 曾学清,胡隆梅,谭邦青,等.猪脾乙肝特异转移因子的研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9,209(5):239-240.

    3 彭美英,王海沙,李波.正交试验法优化胸腺多肽的提取工艺.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2,3:22-24.

    4 张旭东.小牛胸腺肽生产工艺改进.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6,17(6):264-265., 百拇医药(陈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