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7期
编号:11530249
血痹在现代中医学的临床意义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张 峰
第1页

    参见附件(296KB,2页)。

     血痹是中医早期认识血脉系的疾病,探讨血箅有助现代中医学在血脉系疾病诊治方面趋向规范、系统和量化,以及展开基础与临床的多学科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历代医家对血痹的论述

    血痹病名始见于《灵枢·九针论》“邪入于阴,则为血痹”。说这其病因、脉象证治是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的“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篮,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主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支五物汤主之”。东汉·华佗《中

    藏经·论血痹》曰:“血痹者,饮酒过多,怀热太盛,或寒折于经络,或湿犯于荣卫,因而血搏,遂成其咎”。隋·巢源方《诸病源亿论·血痹候》认为“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也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此由忧乐之人,骨弱肌肤盛,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肤腠开,为风邪所侵也。诊其脉自微涩在寸口,而关上小紧血痹也,宜可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素问·瘘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灵枢·经脉篇》曰:“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这与由心脏、血管、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机构组成的徨系统相一致。

    血痹的病因:①气血不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②先天遗传:“骨弱肌肤盛”、“胖人多痰湿”。③饮食失调,《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或“饮酒过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