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0期
编号:11799275
氟哌啶醇致严重锥体外系反应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王 新 于博香
第1页

    参见附件(136KB,1页)。

     【关键词】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反应

    1病历摘要

    患儿,男,年龄12岁,体质量62 kg,生长发育良好,ASA I级,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运动障碍疾病病史。急性阑尾炎拟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选T12-L1椎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硬膜外导管4 cm,3%盐酸氯普鲁卡因18 ml,阻滞平面T6以下,15 min后手术,但患者哭闹不合作,静脉推注芬太尼0.1 mg+氟哌啶醇5 mg,2 min后入睡,面罩吸氧,手术历时40 min,术中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手术完毕1.5 h麻醉阻滞平面消失。手术后20 h患者突然出现全身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颈向右侧扭转,躯干向右侧背伸,右手臂旋前、僵硬,屈肘、屈腕,手指挛缩,双腿伸直,口斜,考虑是氟哌啶醇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立即静脉推注地西泮8 mg,症状不缓解,持续约45 min。第1次发作后5 h再次发作,肌内注射地西泮5 mg,痉挛控制不佳,静脉推注氯丙嗪25 mg,症状稍缓解。考虑该患者锥体外系反应严重,为预防再次发作,口服地西泮5 mg,3次/d。但术后3 d内先后出现5次此症状,每次发作间隔时间、持续时间、痉挛程度不同,每次发作后患者大汗、乏力、言语迟钝、表情淡漠、心情焦虑、食欲欠佳,无目的行为:拿木梳梳头、洗脸、整理衣物,家属让患者上床休息,片刻又下床重复上述行为。术后第4 d症状消失,7 d伤口愈合出院。随访3个月,未出现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