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2
编号:13567654
“识病寒热与遣药温清”的证治相对论原理(4)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2
     麻黄汤为伤寒论首方,主治头项强痛而恶寒、无汗、脉浮紧之太阳风寒表实证。其以麻黄为君,桂枝为臣,杏仁为佐,甘草为使。张仲景以其为首,可能是因太阳表实证,为一切伤寒之源或伤寒门户。因而,对“太阳表证及麻桂系列”用了大量篇幅,详细论述。充分说明麻桂等辛温发表方剂在《傷寒论》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但是,后世医学对麻杏石甘汤用于热邪蕴肺的咳喘表证,似乎远多于麻黄汤。两者同为经方,前者辛散温通,后者清宣肺热,仅以石膏代桂枝,一味之差,差之千里。麻黄与石膏相伍,寒热并用,既宣肺清热又兼平喘。组方合理、双向调节是决定该方临证应用的先决条件。

    大承气汤是张仲景主治阳明腑实和热结便秘的名方。同样,因为一派寒凉、攻伐太过,而备受冷落。临证中,人们更多运用攻补兼施或甘缓润肠之剂。此外,对于急性肠炎或痢疾的腹泻、腹痛或黏液脓血便,虽辨证大肠湿热或热毒内蕴,但不宜用一派苦寒,如白头翁汤。而应该寒温并用、气血双调和动静结合,如夏季给与藿香正气散,秋冬给予参苓白术散。

    6.3 药性理论对中医理论的隐喻延伸 中药四性寒、热、温、凉、平,又称四气。传统中医认为药性的应用原则是:“疗寒以热,疗热以寒”。但目前的临证情境、患病个体和证候特征,并不是“非热即寒”或“非寒即热”那样寒热分明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