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3
编号:13601171
基于水华成因的癌症发病机制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3
     2.4 流速缓慢的水体 水动力条件最重要的因子就是水体扰动,不但影响水体环境的稳定,同时对藻类生长与水体富营养化的水文条件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湖泊中,水体的扰动来源于风及潮汐的作用[11]。适度的水体扰动,能将底泥中的营养盐释放到水体,增加水中的氮、磷浓度,同时使沉积在底泥中的蓝藻细胞上浮,通过碰撞,使蓝藻聚集。在低扰动的状态下水体流速缓慢,有利于蓝藻在水体表面聚集形成水华。在一定强度的风浪下,水体垂直混合会影响藻类的聚集及生长,从而削弱水华的发生[12]。

    2.5 蓝藻细胞团聚集上浮,水体缺氧 聚集了一定生物量的蓝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如前面所提及的营养物质的积累、温度、水动力条件,要出现水华,还必须有蓝藻细胞团聚上浮,形成于水面上肉眼可见的“班块状水华”。蓝藻具有伪空泡,能够调节自身浮力,迁移到光照较充足、营养较丰富的表层水体区域[6,10]。当水华形成时,阻挡了光照,水下的水生植物就换逐渐腐烂,食用这些水生植物的动物也会因食物减少渐渐死亡,导致下层水体缺氧,再给予高温无扰动的环境,水体将会变成严重的厌氧状态,利于大面积水华的发生。

    2.6 蓝藻的休眠—复苏机制 孔繁翔[13]提出了蓝藻水华形成分为:休眠、复苏、生长、上浮聚集,四个阶段。在秋季,随着温度降低,水体中蓝藻生物量逐渐下降,底泥表面的蓝藻浓度却呈上升趋势。在夏季高温时,底泥的蓝藻含量低,蓝藻会在冬天下沉到底泥进行越冬。蓝藻有休眠机制,当外界环境不利于生长繁殖时就会沉入泥底,归避不良条件。当环境一旦改变,利于蓝藻增殖,它就会复苏、繁殖、团聚上浮,最终形成水华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