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1
编号:13612195
有毒乌头类中药的毒效网络整合分析:思路与方法(6)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1
     2.3.2 利用网络药理学开展中药的活性作用网络的技术

    2.3.2.1 数据的获取和验证 网络药理学研究中与实验相关的环节有2个:一是基于实验结果构建网络所需基本数据的获取,二是对所建立的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这2个环节涉及的技术均应具有高通量、可定量、灵敏、快速、简便、可靠地获取大量数据的特点。目前,网络药理学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技术除了组学(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元基因组等)技术外,主要包括高通量和高内涵技术、双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和分子相互作用技术[47]。高通量/高内涵技术是指在保持细胞、组织或整体动物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一次性检测成百上千个处理且同时检测被筛样品对活细胞、组织或整体动物多个表型的作用,具有均质、多维表型检测、实时动态监测和可视化的特点。双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技术是指应用具有检测样品高通量、检测目标基因高通量的双高通量技术,具有对所需基础数据和网络模型进行验证的作用。Fakhari等[48]在2002年提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芯片技术,具有操作流程简单、定量结果无需后期验证、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分子相互作用技术是指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揭示药物作用原理,或对所构建的药物作用网络或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用来揭示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包括3种技术: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检测技术、基于生物膜层干涉的检测技术、纳米液相层析一质谱分析技术。这3种技术均具有高通量、高精度、无标记且实时检测的特点[49-51]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