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9
编号:13614281
基于“五行圆运动”,论冠心病之“痰瘀互结”(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9
     李东垣《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然现代人饮食结构、方式失调,如食量无节过饥则气血生化乏源;过饱则脾气壅塞,中轴不转,升降失司;土合四時,中轴运转因时有节,食时无节,中轴升降失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以“五行圆运动”观之,中土应长夏“暑湿”之气,如我国中原淮安地区,此季多高温多雨,湿与热互结。天气湿热,在地之生灵则困顿,作息慵懒;人与天相应,脾为湿困,加之饮食不节,则中轴不化,湿聚成痰,津液不得宣散故而聚为痰浊。中土之气,在天,司春秋阳气之升降;在人,上输精微,下布津液;在地,承夏冬二气之湿燥;中土为三才医学之核心,圆运动之轴枢。痰瘀互结日久闭塞阳道,土气不运,则四方不得斡旋,圆运不得通畅,一身之气不得周流,痰瘀互结加之气血阻滞,则脉络痹阻而心脉不通发为“心痛”。

    24西方肺金审平失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藏为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收敛神气”。西方于“六气”应“阳明燥金”,于“四季”应“秋”,司“敛降”“肃杀”。金秋由长夏转凉,湿热之气沉降,在天则气候多燥,阳气逐渐内敛入冬;在地则生灵渐衰,草木干枯而坠落,所谓“叶落知秋”。《素问·六微旨大论》之“显明之右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