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8
编号:13615391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8
     目前“病证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为了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手段,“病证结合”的模式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所体现,其治疗思想均是在辨六经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随着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对于病的命名也更为的精确化、客观化,病的含义更趋向于西医学的命名,这对于中医学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的判断疾病的病情、与预后,使临床诊疗更加直观化,使辨证有的放矢。而对于“病证结合”模式的标准化、客观化同样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议题,在以疾病为主的大框架下,探讨不同证型的客观化指标是一个基本的思路,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使“证”整体观在物质层面得以直观体现,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5.1 心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压病的研究,胡元会[10]以蛋白质芯片技术寻找高血压病肝胆湿热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蛋白表达谱,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显示,肝胆湿热证与痰湿壅盛证比较有46个差异蛋白质峰;肝胆湿热证与阴虚阳亢证比较有72个差异蛋白质峰;痰湿壅盛证与阴虚阳亢证组比较有22个差异蛋白质峰表达。通过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软件分析肝胆湿热证最佳标志物结果显示m/z为2 487.19,9 334.95,2 238.14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