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8
编号:13615396
功能性肠病和肠癌患者的穴位敏化和大小的变化(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8
     其他穴位:三阴交(SP6)、天枢(ST25)、中脘(RN12)、关元(RN4)、小肠俞(BL27)、曲池(LI11)、内关(PC6)、支沟(SJ6)的压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在FC,FD和IC患者存在着穴位的敏化,其共同的敏化穴位主要出现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曲池穴,其中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的敏化区域可以达到旁开2寸,曲池的敏化区域可达旁开1寸。IC患者在大肠俞和阴陵泉也出现敏化和敏化区域的扩大。而健康受试者这些穴位和旁开1寸痛觉没有显著差异,比旁开2寸痛阈值低,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穴区也比较敏感,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在疾病状态下,这个区域增大,痛阈值下降,痛觉敏化。

    穴位敏化和穴位的动态改变和疾病直接相关,有一定的规律性,从经络理论来说,FC、FD和IC患者的大部分敏化穴位都分布在胃经的下肢段,以及相关的背俞穴,脾经的阴陵泉,这些部位均和肠神经节段一致[13]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