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
编号:13621597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述评(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
     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方法

    汉唐以前,中医治疗消渴病及其继发病证,主要是方剂辨证,也就是“辨方证”。宋代以后提出三消的概念,金元刘河间著《三消论》倡导三消辨证,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继承其学术,规范了三消辨证:口渴多饮为上消,治当润肺生津,多食易饥为中消,治当清胃益阴,多尿尿甜为下消,治当滋阴补肾,影响很大。及至近代,张锡纯创重视治脾,强调益气养阴,施今墨重点脾肾同治,实际上已经不再用三消辨证诊治糖尿病。新中国成立以后,祝谌予教授等提出了分型辨证的思路,主张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热,用一贯煎合白虎加人参汤;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用降糖基本方(黄芪、生地黄、苍术、玄参、葛根、丹参);阴阳两虚证,治以滋阴助阳,用肾气丸;血脉瘀阻,治以活血化瘀,用降糖活血方(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葛根、丹参)、补阳还五汤等[2]。林兰教授也主张分型辨证,主张把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并认为早期多阴虚热盛,其后气阴两虚增多,最后多阴阳俱虚[8]。吕仁和教授则在发掘《黄帝内经》“脾瘅”“消渴”“消瘅”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实际,更提出了分期分型辨证的思路,主张分糖尿病前期、临床期、并发症期三个阶段,在分期的基础上,本着本虚辨证型、标实辨证候的精神,主张分期分型辨证。如糖尿病前期(脾瘅期),分阴虚肝旺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临床期糖尿病(消渴期),分阴虚燥热型、肝经郁热型、胃肠结热型、肺胃实热型、湿热困脾型、肺热化毒型、气阴虚损、经脉失养型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