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45806
清热解毒之佳品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家庭用药》 2013年第12期
     金银花

    金银花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在我国分布极广,是一种观赏药用两相宜的传统花卉。

    金银花初开色白如银,数日后转为金黄,黄白相间,犹如金银交相辉映,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称金银花。”同时,因金银花藤经冬不凋,又被称为忍冬。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主治痈肿疔毒初起,红肿热痛,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暑热烦渴,咽喉肿痛等病症,是治疗感冒发热、瘟病斑疹、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热毒血痢诸证的常用要药。

    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证实,金银花具有抗菌药样作用,具有显著的抗炎解热作用。金银花挥发油中主要含双芳醇、芳樟醇,还含有木樨草素、葡萄糖苷、鞣质等成分,实验证明,其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历来多有金银花入药的记载,现介绍几则如下:

    预防流行性感冒 金银花30克,菊花15克,柴胡12克,板蓝根15克。煎水服,一日1剂,日服2次,连服3天。患流感初期服用也有效。

    咽喉肿痛 金银花、马齿苋各30克,牛蒡子、玄参各10克,桔梗6克。水煎服,一日2~3次。对急性扁桃体炎也有效。

    痈疖肿毒 金银花60克,野菊花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1剂。对疔疮肿毒(无论已溃未溃)有效。

    清解暑热 金银花45克,煎汁凉透,代茶频服。炎热夏天可防中暑及肠道传染病。

    黄 芩

    黄芩在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被归为草部中品,称其“味苦平,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中医认为黄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的作用,对暑温胸闷呕吐、肺热咳嗽、血热妄行、高热烦渴、湿热下痢等有良好功效。临床应用发现,黄芩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黄芩主要含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β-谷甾醇等成分。其抗菌谱较广,对多种致病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应用黄芩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慢性气管炎、急性菌痢、肾盂肾炎等,均可获良效。

    金银花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用。以其提取液制作的银黄含片,既无传统中药煎煮之烦琐,又保留了金银花与黄芩清热解毒、抗菌抑菌之功效。两药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之效。而含片剂型,含于口腔中缓慢释放药效,可对口腔及咽部产生持久有效的作用,药力学浓集于口腔、咽喉局部,不对全身产生影响,又提高了对局部的治疗作用。两药组成的银黄含片对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所致咽喉肿痛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病症。

    但需注意,两药均为性寒之药,脾气虚寒症见有大便溏者慎用,服药三天症状无明显改善者需及时就医。, 百拇医药(吴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