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31271
面部脂肪室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第1期
     参考近年来脂肪室的研究[5-10],面部脂肪室可以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脂肪室主要位于SMAS筋膜与皮肤之间,包括额正中脂肪室、额中部脂肪室、颞额外侧脂肪室、眶上脂肪室、眶下脂肪室、眶外侧脂肪室、鼻唇沟外侧脂肪室、内侧颊脂肪室、中间颊脂肪室、前下颌脂肪室、后下颌脂肪室、颏脂肪室、鼻部脂肪室;而深层脂肪室主要位于表情肌深面,部分紧密附着于骨膜,包括深层额中央脂肪室、深层额外侧脂肪室、内侧眼轮匝肌下脂肪室、外侧眼轮匝肌下脂肪室、深层颊内侧脂肪室(内侧部与外侧部)、颊脂肪垫。近年来,颈部脂肪也被发现以脂肪室的形式存在[11]。

    2 脂肪室在面部老化中的表现

    早期的重力理论认为软组织持续受重力影响,挤压韧带,引起韧带松弛,从而使软组织下垂,出现面部老化。但仅靠重力理论无法解释面部老化过程中的不连续性,即某些区域出现皱褶、皱纹,而另一些区域出些局部小丘。直到2000年,Donofrio[12]提出面部区室化理论,即面部脂肪是被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区域,而相邻区域的脂肪发生不同步的肥厚与萎缩,最终导致了面部皱褶的形成。Lambros[13]通过对比个体前后不同时间段(10~50年)的照片,发现面部纤维网络实际上是相对静止不变的,即主要是区室内的容积发生着变化,从而提出了容积理论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