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09984
马背上的歌唱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11期
     古稀之年的著名民族歌唱家胡松华,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一曲《赞歌》唱了40多年。那歌曲高亢、激昂,充满激情。时至今日,这位被誉为“马背上的歌唱家”仍不忘长歌万里行。

    走进双榆树小区胡松华的家,家中的摆设十足是一个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艺术展厅:进门处一架高原白骨的牦牛头夺人眼目,边上是一宗墨黑的牦牛尾乱人眼神,客厅里环绕着一圈藏式木质沙发古老而质朴,沙发垫上绣着充满民族风味的细密碎花,极具风情韵味。在墙壁上悬挂着蒙、藏、维、羌等许多民族的佩刀,仿佛是他的代表作曲《我家墙上挂满刀》的现实注释。墙壁一侧挂着一副书法和一匹奔驰骏马的国画,皆出自胡松华之手。房间中还有一幅引人注目的照片:一位年轻的姑娘身着宝石蓝色蒙古袍正在旋转劲舞,这就是当年为《赞歌》伴舞的剧照,舞蹈者是胡松华的夫人张曼如老师。

    表演艺术家胡松华在舞台上仍然容光焕发,双目炯炯有神,嗓音洪亮,俨然一位年轻的帅小伙。作为一名声乐演员,胡松华是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青春的歌喉与充沛的体力的呢?胡松华的经验之谈与其从事的音乐生涯职业有关。

    “首先一点,我很少吃补药。其次,我经常回归大自然。我说的回归大自然不是从京城至远郊区,或者到外县。我一走就是几千公里,去到边疆,咱们国家数万里边疆我都去过。40多年了,工作要求我去挖掘、整理、研究咱们国家少数民族的歌曲,到边疆各地,深入生活。周总理号召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四同’,与边疆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歌舞,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于是,我就经常回归到这些空气清新、民风淳厚的大自然中去,比如:辽阔草原,林海深处,海岛或者雪域高原。像珠穆朗玛峰、冈底斯山脉、雅鲁藏布江、伊犁河流域等地方。常去这些空气没有污染、人际关系也没有污染的地方,对人的心灵、精神都很有好处。体验马背民族的生活,运动量很大,我的身体得到锻炼,出行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认为,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作为声乐艺术:表演人员,同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人员一样,如果能经常回归大自然,从自然中吮吸灵气、元气、真气,那么不仅对身心,对艺术创作也必然大有好处。我的体会是‘剑走一口气,书写一口气,歌唱一口气’,我是书画先于歌唱,有时我甚至以书画之气补歌唱之气,几方面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生命是有尽头的,这种感悟敦促我们行动起来,去做一些以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甚至用自己意料不到的方式。人到老年,才真正认识自己,也才真正属于自己,并且用一种宽容、舒适和诚实的方式接受自己。人到老年,方才明白,东奔西走竭力想改变的不是别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几十年的时光换来的不是别的,而是心静如水。人到老年,深深感悟到老年自有老年的风景。青春虽然美丽,但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它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失去,而青春的心境才是生命中一道永远不变的风景线。, 百拇医药(崔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