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5年第2期
编号:11081077
生命的觉醒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5年第2期
     十年前,我从企业报总编岗位上退下来时,张君接替了我。他于1966 年高中毕业,下乡到甘肃酒泉兵团一直办小报,一干就是18 年。我戏曰:“你是王宝川,寒窑受苦18年。”我18 岁离开甘肃天水老家,一直在天津工作,因此,他叫我是“甘肃的天津人”,我叫他是“天津的甘肃人”。彼此乡音相近,地域风情相通,共同语言多,感情甚笃,工作协调有效。他新闻造诣深,又正值不惑之年,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工作起来常常忘记休息。他抽烟很凶,喝酒也很凶。每次开通联会,他都要喝得酩酊大醉。一次喝醉了,他把近视眼镜摔了,三天不说话,也不工作。对他的接班,我是很高兴的,只是担心他的健康。为此,在交接班会上,我郑重其事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和希望,但会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烟酒不离。

    光阴荏苒,转眼10 年过去,本报成为全市五大优秀企业报之一,张君却在荣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当天犯了心脏病,多亏抢救及时,幸免于难。出院时医生嘱咐:一是严禁抽烟喝酒;二是坚持天天锻炼。前几天晨练时,在公园看到了他,我说:“这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苦笑不语,他爱人在一旁说:“这不是病了吗? 要早听我们的劝就好啦! 现在烟也戒了,酒也不喝了,天天早上我陪他来锻炼。”我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这是生命的觉醒。觉悟不分先后,觉悟了就好!”

    其实,人多以为“自己是自己的,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说了算”,实际上,自己不完全是自己的。作为一种动物,人是属于大自然的,人人都必须服从大自然的规律,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疾病往往是对人不遵守大自然规律的一种警告。

    病是什么?病就是先剥夺了你正常生活的权利,像高速公路上被甩出来的汽车。疾病是否还会剥夺生的权利,要根据许多因素而定。

    在这里,任你是国家元首、开国重臣、巨星名流、还是高堂老祖、掌上千金,在疾病面前,都可能受到生命的威胁。

    一个人在健康时,他在世界上的可能性似乎是无限的。那时候,他往往眼花缭乱,不知天高地厚,主次不分, 轻重不计, 缓急不辨,倒顺不看,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生活。疾病可以从反面教育这种人,帮助恢复他的基本判断力。其实,人的身体恰如一架机器,一架比较脆弱的机器,经不起折腾。不但不能超负荷运转,还要经常精心服侍,保养维修。

    人生苦短,生命很有限,我们应加倍珍惜身体, 珍惜的办法就是保持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在健康时就注意、坚持锻炼和养生的人, 虽不能说是对生命的“先知先觉”,起码应该说有“自知之明”。, 百拇医药(卢自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