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4年第2期
编号:11081668
生活水平高≠生活质量高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4年第2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以平均9%以上的速度连续20多年飞速地发展。到2000年底,按银行汇率折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美元,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收入水平确实大大提高了,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当我们谈到生活质量时,不少人可能会很自然地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当然也会随之提高。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尽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两者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却并不相同。

    “生活水平”主要是指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相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或环境的变化,通常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社交等反映人们生活条件或环境的客观指标来进行测量与评估。衡量和比较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恩格尔系数。所谓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总收入的比例。19世纪末,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发现:收入越低的家庭,购买生活必需品支出的比重越大;收入越高的家庭,购买生活必需品支出的比重越小。后来,美国的奥珊斯基用“食品消费”的概念取代了“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概念,并将恩格尔系数用于测定美国的贫困线。再后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