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49882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9年第12期
继承,实践,探索
     【关键词】继承,实践,探索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之一。该论对于中医的临床实践,特别是对于急性胃肠疾患的诊治更有实用价值。现就学习和实践体会,谈谈个人对该论的认识。

    1.经文释义

    呕,即通常所言胃气上逆之呕吐;吐酸,泛指呕吐酸水。

    暴注,金·刘完素谓:“暴注,卒暴注泄也。清·高士宗也谓:“暴注·卒然洞泄也”。暴者,形容起病急重;注,一泄如注,形容泻势颇甚。现在多将暴注释为:卒然发作,泻下如注的泄泻或下利。暴注可以理解为严重的急性腹泻。

    下迫,明·张景岳谓:“后重里急迫痛也。下迫,即肛门的窘迫症状。现在一般将迫下释为:是形容泄泻下利时,直肠肛门部有一种窘迫痛热、欲泻不泻的不适感,即通常所说的里急后重。

    本条病机明确指出:呕酸、吐酸,或发作急促的腹泻下利并伴有里急后重之状者,其病因病机为热,病性属热证。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析义》所述:“诸呕吐酸,有因饮食停滞,有因热邪犯胃,或肝气犯胃,气郁化火所致。暴注下迫,则多因湿热伤及肠胃,致传化失常而生。诸症既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个别发生。

    2.症之病机

    本条病机发生机理,前贤医家们曾有较多地分析和论述。诸如:朱丹溪《丹溪心法》谓:“吞酸者,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间……饮食人胃,被湿热郁遏,其食不得传化,故作酸也”。明·方隅《医林绳墨》在论吞酸、吐酸时也谓:“皆由湿热积聚于肠胃,停滞饮食,致胃不能传化……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清浊相干,气逆于内,蕴蓄而成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