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49870
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预后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9年第12期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血清生化指标;预后意义

    脑出血属于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该疾病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㈣。近年来脑出血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临床医学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本院评估了与脑出血患者有关的预后危险因素,并结合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采取有效的预后治疗措施,提高了患者预后效果,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与致残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将本院收治的9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部CT扫描确认,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外伤后出血以及动脉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预治疗与后的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预后不良组)与观察组(预后良好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5.53±5.60)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5.42±4.30)岁。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两组的预后情况:1~4分为预后不良;5分为预后良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3d、7d以及14d后血红蛋白指标。

    1.3统计学方法本文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数据,行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与脑出血预后有关的因素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铁蛋白、出血量等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就表明与脑出血预后不良与年龄、血清铁蛋白以及高出血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标观察组入院时、入院3d、入院7d以及人院14d血红蛋白指标均高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結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我国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由此可见,当前时代很有必要分析脑出血的预后及转归,控制患者疾病的恶化。根据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预后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也有相关的研究者随着脑出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本身的机体凝血酶含量也不断增加,同时也增加了红细胞脆性,降低患者自身的胶质细胞反应性,这也是导致铁沉积的主要因素。

    此外,脑出血有关的因素还与高血压有一定的联系,极易导致血肿扩大,进而引发脑出血。若患者出血量较多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患者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预后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高血糖、并发感染等,这些都是导致预后效果不良的重要原因。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平均动脉压、出血量、合并感染、合并消化道出血、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时、入院3d、人院7d以及入院14d血红蛋白指标均高与对照组(P<0.05)。

    综上,影响患者脑出血预后的因素较多,因此可动态检测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后再评估患者预后,这也能有效提高预后效果。, 百拇医药(田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