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21期
编号:13101427
中药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系统评价(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21期
     32毒性成分

    大量文献研究表明,槟榔中的生物碱是其主要药理保健活性成分,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27]。目前国内外研究槟榔毒性多集中于槟榔提取物槟榔碱及通过槟榔提取分离后合成的氢溴酸槟榔碱。由于槟榔中槟榔碱含量较低,且其性质不稳定,研究者采用乙醇、氯仿等溶剂将槟榔中的槟榔碱成分提取出来,再通过滴加氢溴酸合成槟榔碱氢溴酸盐结晶,其性质较为稳定,用于替代槟榔碱的实验研究较为方便[28]。槟榔碱为胆碱受体激动剂,与毛果芸香碱相似,能兴奋M胆碱受体,对正常人体细胞有细胞毒性,可使细胞周期停滞,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抑制生长[29] ,造成DNA损伤、抑制其修复[30],致突变[3132]等的作用。现代毒性研究显示槟榔碱可造成对口腔[33]、肝脏[34]、肾脏[35]、免疫[36]、神经[37]、泌尿生殖系统[3839]等器官的损害及剂量过高情况下对实验动物的致死作用,并提示在槟榔碱过量或机体衰弱情况下使用,可导致多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相应的毒性反应。

    33毒性和机制研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有关药材槟榔的毒性实验研究较少,据目前槟榔提取液的动物实验研究及槟榔毒理研究进展提示槟榔有致肝细胞[40]毒性及促使腺体分泌增加、呼吸困难[41]等中毒反应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