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105785
中医药治疗急性咽炎的优势与问题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9期
     清代咽喉科学发展较快,出现了较多的喉科专著,风热喉痹的概念逐步确立并分篇论述,类似于现代的急性咽炎。清·沈善谦将喉痹和乳蛾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喉科心法·单蛾双蛾》言“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清·金德蕴《焦氏喉科枕秘》载“风热喉痹,此症因积热毒,又感风邪而致红、微紫,其形若拳,面赤而目上视,壮热恶寒,如伤寒”。

    综上所述,清代以前医籍中所述喉痹意义较广,为多种咽喉及部分口腔疾病,如喉痹、喉风、乳蛾、喉暗、白喉等的总称,自清代以后,风热喉痹的概念方逐渐明确。

    1.2 病因病理

    对于急喉痹的病因,历代医家论述很多,《素问·阴阳别论》指出: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醫学心悟·卷四》亦说: “喉痹,痹者痛也,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心,一阳者,手少阳三焦经也。心为君火,三焦为相火,二火相击,咽喉痹痛”。急喉痹的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2种,外因多与风、寒、热之邪气侵袭有关,而内因则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风热痰学说出自于现代医家干祖望所著的《干祖望中医五官经验集》和医家张赞臣所著的《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其中张氏认为急喉痹为风热痰火共同致病;干氏则认为“本病乃风热痰三者作祟而为病”,这一学说在现代医家中己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此外,古代医家对风热痰致病也有诸多记载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