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5期
编号:13002764
毒性中药蟾酥质量研究现状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5期
     2 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蟾酥具有高活性、高毒性的特点,质量稳定均一的原料药材或饮片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通过梳理蟾酥质量分析的文献,发现商品蟾酥质量差异较大,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对于蟾酥质量的标准化至关重要。除了不法商贩故意掺假的行为,蟾酥因其基原动物品种、产地、采集季节和加工方式不同会对其化学组成产生不同影响,这也是致使商品蟾酥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

    2.1 基原蟾蜍品种 蟾酥不仅是国务院颁布的需要特殊管理的28种毒麻中药品种之一,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之一。尽管蟾蜍的人工养殖一直受到行业关注,工信部2011年度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及区域布局项目中资助了濒危稀缺药材蟾酥在安徽省和辽宁省的生产基地建设,2012年度该项目持续资助了安徽省的基地建设,2015年度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药材提升和保障领域项目资助了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华大蟾蜍、蟾酥规范化及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然而,行业的普遍共识是,在蟾蜍养殖过程中,从幼蟾到成蟾阶段死亡率高一直是当前尚未克服的难题。因此,蟾酥鲜浆的采集仍依赖于野外捕捉蟾蜍进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蟾酥来源于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蟾蜍科蟾蜍属动物品种众多,我国有10多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中华大蟾蜍B. bufo gargarizans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