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17期
编号:12645296
独活、羌活的本草源流考(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17期
     [摘要]通过本草文献,梳清独活、羌活的本草源流,确立其基原。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神农本草经》中独活应包括独活和羌活2类中药,南北朝时期已区分药材。唐宋时期已认识到二者的临床区别,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始将二者从本草上区分开来,由于本草家多泥古,尤其是李时珍将二者合为一条,引起了混乱。但是在药材商品和临床上,二者依然是区分的。历代羌活均为羌活属植物,基原为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和宽叶羌活N. forbesii。而独活品种较为复杂,但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应用当归属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f. biserrata,并作为正品延续下来。最早的独活应不包括羌活属植物,羌活可看成历史上的一优选的“新兴品种”。

    [关键词]独活;羌活;本草

    独活和羌活是伞形科中2味重要的中药材,中医临床应用非常普遍。2010年版《中国药典》[1]规定独活来源于当归属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这一来源独活又有“川独活”、“肉独活”、“资邱独活”等名;而羌活来源于羌活属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和宽叶羌活N.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羌活药材变异较大,从商品上又有“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之分。羌活、独活在今天是来源明显不同的两味药,但是在古代,对二者来源是否为一物,说法不一。历代所用独活、羌活究竟为何物,这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的应用,因而需要梳理历代本草,正本清源。
, http://www.100md.com
    1 独活、羌活的药用历史

    独活、羌活之名在本草中首次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下称《本经》)中,在“独活”条下称:“独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2]”,可见最早羌活是作为独活的异名出现的,但是历代本草中对羌活、独活二者为一物还是二物的描述各说纷纭。

    1.1 魏晋以前,独活、羌活尚未区分 羌活最早是作为独活的异名出现的。《本经》[2]云独活:“一名羌活”,《吴普本草》[3]“独活一名胡王使者”,《名医别录》[4]云:“生雍州或陇西南安”。羌活、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均与“羌”有关。“羌”指羌人,羌地。是古代西部一个较大的族群。羌与胡又有关系,古代常并称“羌胡”。雍州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陇西、南安分别指陇西郡和南安郡,范围大致是今天甘肃南部洮河流域及天水一带。这一区域在魏晋时期有大量羌人,其后的南朝陶弘景[5]说到:“此州郡县并是羌地”。这一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中只有独活,而无羌活之名。
, 百拇医药
    1.2 独活、羌活药材区分始于梁时期 从南朝梁时期开始羌活、独活并非一物了。陶弘景在“独活”条下注解到:“此州郡县并是羌地,羌活形细而多节,软润,气息极猛烈;出益州北部、西川为独活,色微白,形虚大,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5],可以明显看出此时的独活与羌活产地不同,尤其形态差别较大而成为不同的药材。羌活“形细而多节,气息极猛烈”十分符合今之“蚕羌”,西川独活与羌活功效相似,而药力不如羌活, 从描述来看,并非今之羌活。这一时期二者在本草及临床上并未区分,如《本草经集注》“诸病通用药”中“治风通用”及“齿痛”项下,均只列独活而无羌活之名。有学者统计同时期的《肘后百一方》、《刘涓子鬼遗方》等记载的医方中多用独活之名,而极少用“羌活”之名[6]

    1.3 唐朝开始,临床应用明显区分 羌活与独活在临床上开始区分始于唐代。《新修本草》[7]指出了二者功效的差异“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但是仍将羌活附在独活下。《千金要方》[8]中则出现了以独活为主的独活寄生汤、独活汤和以羌活为主的羌活汤、羌活补髓汤。《药性论》已将二者并列叙述:“独活,主中诸冷湿,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羌活,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口面歪斜,遍身癌痹血癞”[9],明确了二者临床上的区别。
, 百拇医药
    1.4 本草中明确区分始于《本草品汇精要》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在本草学史上有着积极重要的地位,宋代及以前的众多失佚文献多从该书传承下来。由于原书已佚,所见到的均为其传本。由于版刻原因,该书主要分“政和本草”和“大观本草”2种传本系统。国内现存最早的2种传本分别是蒙元(1249年)张存惠晦明轩刻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10]和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刘甲刻本《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2本书在总目录“独活”条下均列有“羌活附”3个字,而从内容上则是将独活、羌活共同叙述。由于是传本系统,最早的版本是否有这3个字,已难考。但是说明了宋代开始,已有意将羌活分离出来。

    《证类本草》引用《本草图经》内容十分详细:“羌活今蜀汉出者佳。春生苗,叶如青麻。六月开花作丛,或黄或紫……今人以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今蜀中乃有大独活,类桔梗而大,气味不与羌活相类,用之微寒而少效。今又有独活亦自蜀中来,形类羌活,微黄而极大,收时寸解干之,气味亦芳烈,小类羌活……而市人或择羌活之大者为独活,殊未为当”[10]。从描述来看,宋代的羌活基本上较为清晰,为“紫色而节密者”与陶弘景所述一致,其中药图中文州羌活与今之羌活类似,但是根茎偏大,可能为今之大头羌类。苏颂所描述的独活却十分复杂,其中大独活从形态描述上看可能指今天的“牛尾独活”类(独活属Heracleum植物)。“形类羌活,微黄而极大”的独活符合今天的“大头羌”,苏颂已经认识到此种应为羌活之大者不应做为独活使用。茂州独活、文州独活图均为粗大直根,似乎为当归属Angelica植物。对羌活和独活的混乱情况,苏颂指出了二者的区别方法:“大抵此物有两种:西川者,黄色,香如蜜;陇西者,紫色,秦陇人呼为山前独活”。但是他似乎仍未脱离《本经》中羌活独活为一物的观点,云:“古方但用独活,今方既用独活而又用羌活,兹为谬矣”。, 百拇医药(单锋 袁媛 郝近大 黄璐琦)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