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62891
经方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运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
     2.2 饮证 饮证多见于高血压病中、后期,与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变、糖脂代谢紊乱等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有关[28]。饮证与高血压病的内在关联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部分患者在服用降压西药数年后容易出现精神萎靡,腰酸乏力,下肢酸软,甚至下肢水肿按之凹陷等症状,这与水饮内停的表现类似;其次,高血压病具有缠绵难愈、血压波动、终生服药、顽固难治等特点,疾病的病程特征与中医学中的“湿邪”致病特性极为相似;第三,水饮内停证的脉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脉象多表现为沉,或紧,或无力,患者服用化饮降浊方药后,脉象多能转沉为浮。因水、湿、痰、饮四邪异名而同类,所以常综合考虑。根据水饮内停的部位,可以将之分为上焦、中焦、下焦。水饮内停证常见有头痛眩晕,恶心欲吐,胸闷心悸,纳呆,不渴饮,腹胀,小便不利,下肢酸沉乏力,舌淡苔腻,脉沉等症状。治疗当以化饮降浊为主要治则治法。代表方为泽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小半夏汤、吴茱萸汤,以及由经方衍化而成的半夏白术天麻汤。

    2.3 虚证 虚证多见于高血压病后期,与靶器官损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有关[28]。本阶段病机极为复杂,往往虚实夹杂,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虚,水饮、痰浊、瘀血内阻,兼夹而致病。虚证包括脾虚和肾虚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