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165996
芹菜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何承华,张振海,王舒,周建平,吕慧侠
第1页

    参见附件。

     在20~60 mg·L-1,芹菜素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都随着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吸收存在饱和现象,提示药物的吸收机制可能有主动转运和异化扩散因素参与,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在回肠和结肠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芹菜素在回肠和结肠内的吸收主要表现为被动扩散机制。

    表2 不同浓度芹菜素在不同肠道内的吸收参数(±s,n=5)

    Table 2 Absorption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pigenin in different intestinal segments(±s,n=5)

    4 讨论

    研究药物在肠道吸收的方法很多,其中,在体法能较真实地反映肠道的生理环境,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技术成熟可靠对药物的小肠吸收研究常常采用在体肠循环灌流法及单向灌流法,考虑到前者灌流时流速较高,回流供试液易对肠黏膜造成损伤,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吸收增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7]。本研究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其实验条件与口服给药后药物接触的肠道正常生理环境较接近。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的一个主要的缺点是对受试动物的数目有要求,即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实验动物以保证足够小的变异。本实验每个肠段都采用了5只大鼠的实验数据,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可靠[8]。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对要考察的某一肠段,以较低的灌流速度(0.2~0.3 mL·min-1)进行单向灌流,其吸收速率稳定[9],本实验选择大鼠肠灌流速度为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