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5期
编号:13170548
西南地区野生黄花蒿群落种间联结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5期
     植物种对的正联结体现了植物利用资源的相似性和生态位的重叠性,植物种对的负联结体现了植物间的排斥性,是植物长期适应微环境,利用不同资源空间的结果,也是生态位分离的反映[13]。从结果可以看出,黄花蒿群落优势种群种对间的联结关系绝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这可能与群落发展的阶段及物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表明野生黄花蒿群落处于初级阶段或相对稳定阶段。

    2.3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其他测定系数

    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OI),Dice指数(DI)的大小能较准确地反映物种问正联结程度的强弱。黄花蒿群落主要植物48个种对间的共同出现百分率检测结果,PC大于或等于0.20的种对有15个,所占比例为33.3%。其中种对8-9(白苞蒿-狗尾草)、1-8(黄花蒿-白苞蒿)、7-9(小白酒菊-狗尾草)、1-9(黄花蒿-狗尾草)、1-10(黄花蒿-三叶鬼针草)的PC分别为0.307 7,0.312 5,0.333 3,0.395 8,0.479 2,关联程度较高;经PC测定关联度介于0和0.20之间的种对有30对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