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94
编号:13563706
代谢组学技术在抗结核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国药房》 20194
     2 代谢组学技术在抗结核药物作用靶点发现中的应用

    目前,TB的发病机制以及在人巨噬细胞中长期潜伏生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再加上MTB耐药率的增加,为TB患者的治疗带来巨大阻碍。而细胞内许多生命活动是发生在代谢物层面的,如细胞信号释放、能量传递、细胞间通信等都是受代谢物调控的,因此MTB代谢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MTB脂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miRNA等途径总结代谢组学技术在抗结核药物靶点发现中的应用。

    2.1 脂代谢途径

    MTB感染宿主巨噬细胞后,以脂肪酸和胆固醇为主要碳源,在细胞内不断生成脂滴誘导细胞泡沫化,因此其毒力、致病性及存活状态可能与其脂质合成及代谢有关[9]。MTB细胞壁脂质含量高(约占干质量的60%),其细胞壁是一个动态结构,参与调节营养物质、宿主细胞效应分子和抗结核药物的运输[10]。分枝菌酸是一类含60~90个碳原子的分支长链β-羟基脂肪酸,也是MTB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在MTB毒力和致病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1]。KasB是分枝菌酸合成的关键酶,其发生磷酸化后能减弱MTB的抗酸活性和毒力[12]。Vilchèze C等[12]采用体外串联质谱法和定点突变揭示了KasB发生磷酸化的位点是在第334、336位的苏氨酸;同时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