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89
编号:1358715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常用制剂的临床药理研究和应用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中国药房》 20189
     2.4 其他

    除以上几类制剂外,为了能在维持药效的前提下延长G-CSF的半衰期和体内作用时间,科研工作者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例如研制基因突变蛋白、融合蛋白、結合转铁蛋白、纳米络合蛋白等方法。

    那托司亭又称KW-2228,是将G-CSF分子链N端的5个氨基酸替换,利用大肠埃希菌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突变基因产物,该药物提高了G-CSF的体内活性和稳定性,也降低了清除率。1993年日本对粒细胞减少症的患儿进行了该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40]。目前主要在日本用于预防化疗后并发症,如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Balugrastim是rhG-CSF与人白蛋白(HSA)的基因融合蛋白产物,荟萃分析统计显示该药对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聚乙二醇非格司亭相比无明显差异[41]。还有GW003作为rhG-CSF/HSA的基因重组蛋白,也已经顺利完成以食蟹猴为模型的临床前试验[42]。

    将二硫环肽、转铁蛋白和重组G-CSF连接制成的融合蛋白产物G-C-T,体外试验和小鼠体内试验证明复合蛋白中的二硫键可自行裂解并释放G-CSF,充分发挥体内生物活性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