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1382417
赫赫有名的中医三郭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90期
     著名心血管专家郭维琴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奠基人和开拓者——郭士魁的女儿,是著名的妇科专家郭志强的夫人。在中医界,名师高徒贤婿的佳话曾广为流传,而像这样赫赫有名的中医家庭却不多见。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郭士魁

    提到郭士魁,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冠心2号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活血化瘀研究热潮。当时郭士魁首先提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于是一大批中西医结合专家纷纷投身其中,从基础到临床,从研究所到医院到药厂,从中医到西医,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郭士魁生于1915年,早年曾为北京药店学徒,并从学于著名中医赵述屏,毕业于北京国学院,后来在北京开业行医。生前他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其行医生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是在旧社会和解放初,是奠基阶段,内外妇儿的病都看,采药、制药、抓药的活都干。这些为他后半生从事专科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20世纪50年代中期,郭士魁专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与研究,重视活血化瘀与芳香温通治法。

    虽然受传统的中医教育,但是郭士魁不排斥西医,并积极进行科研探索,与西学中的专家合作开发速效中成药。当时冠心1、2号的疗效反映良好,但有人认为没有客观指标不可靠,临床观察没有对照组不可信。乍听这些话,郭士魁觉得是对中医的挑剔,后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觉得也有道理,以前是历史的限制,现在应该对中医疗效评价科学化。于是在与阜外医院协作时,专门设立了五张中医病床与西医对照,这在40多年前对老中医专家来说是冒很大风险的。有人说:“一个中医,来西医院搞协作,开开方会会诊就够了,何必自己管病房。弄得不好,会给别人看笑话。”郭士魁深知这句话的分量,他开始学习心电图及各种现代检查指标,后来活血化瘀疗法获得了医学界的肯定。

    曾有人当着郭士魁的面说,中医治疗冠心病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药效慢,服法繁,难于推广应用。于是他和师兄冉小峰合作研制出心痛乳剂,其快速止痛作用基本可以和国产硝酸甘油媲美了,后来又开发出更便宜、更完善的冠心1、2号及心痛丸、宽胸丸、宽胸气雾剂等。郭士魁还提出活血化瘀法可软化血管内斑块的设想,并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后来还开展了一些动物实验。
, 百拇医药
    作为父亲,他常常语重心长地教育子女。在“文革”期间他告诫女儿女婿:“当医生是搞技术的,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你们刚大学毕业,要把基础打得牢牢的,不要整天跟着又喊又闹,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看看有用的中医书籍,国家培养了你们,是让你们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于是夫妻俩除了跟着老父亲出诊外,就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看古籍,写心得。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郭维琴

    出生于中医世家,郭维琴受父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时候,诊室来了一位牙痛的病人,捂着脸,托着腮帮子,表情非常痛苦,郭士魁取了点药面给病人敷到疼痛的地方,过了几分钟后,病人牙便不疼了,高高兴兴地离开了。父亲告诉她:“这叫‘哭来笑去散’,意思就是能让病人哭着来笑着去。”这让她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让她下定了决心学习中医,以后也为患者解除病痛。

    在大学里,同学们对于阴阳等概念还接受不了时,她脑海中已经深深地印下了父亲那些药方和病人。她并没有因为出身中医世家而沾沾自喜,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学生,认真学习和实习,由于成绩优秀,毕业后留到了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工作。
, 百拇医药
    郭维琴和丈夫郭志强是大学同学,在接触中郭维琴喜欢上了这个聪明又能吃苦的同学,后来又一同分到东直门医院,是中医成就了他们美满的婚姻!

    作为一个女人,选择了医生这样一个繁重的职业,精神和体力都消耗很多,又要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小,很难事业家庭两全。但郭维琴却把工作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在心血管病领域,继承了父亲温通化瘀思想,又补充益气活血治则。近年她又对高脂血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有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有效方药。这是受父亲的启发,也是实现了父亲的遗愿。郭士魁老先生在病重期间就曾提出“下一步我们该研究高脂血症了”,还设计了研究思路和治法。而今,这些都变成了现实!

    有一个曾被阜外医院建议做心脏移植的心衰患者,因为费用困难,转而找郭维琴试试,经她调治半年,生活完全自理,一年后,患者居然能游泳了,后来他去阜外医院,得知当时和他同期住院的患者已经全部过世。一些老患者经常遛弯到医院看看专家出诊表,要是郭维琴没有出差出国,他们就踏实了,否则就担心怎样熬过冬季。
, 百拇医药
    在年近五十时,因为能力和业绩突出,郭维琴当上了东直门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了解她的人都说,她不仅是一个实干又善于创新的人,而且她的思维和反应都像年轻人一样敏捷。

    在家里,郭维琴又是一个温情的女主人,她经常是进了家门直奔厨房,为一家四口烧一桌可口的菜肴。郭维琴笑着告诉记者,一个家庭的气氛和基调,全在于女主人的经营,她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只顾工作不顾家的人。

    家庭和谐的气氛使夫妻俩在事业上比翼齐飞。以前快下班时,丈夫看到郭维琴的患者太多,就过来帮着妻子抄方,现在丈夫的病人多得经常将他围得水泄不通,妻子就常帮着写病历,抄方子。在家里,夫妻俩经常讨论诊治经验,交流读书心得。郭维琴在日本的时候,还亲自整理实用的日语笔记,送给正努力补习日语的丈夫。而今,夫妻俩都已经是以疗效著称的著名专家。

    著名妇科专家——郭志强
, 百拇医药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妇科名医,很多疑难杂症都能在郭志强这迎刃而解。除了媒体广为流传的一个在试管婴儿几次失败后经郭志强诊治喜得贵子的病例外,他还治好了“文革”期间因为蹲监狱而闭经达12年之久的患者,还有52岁的不孕症患者。在记者采访时,他的特需专家预约号已经排到了今年12月份,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都千里迢迢来找郭志强。

    当年钟爱针灸并本来打算作关幼波徒弟的郭志强,却被分到东直门医院作妇科大夫,开始的时候他心里有些动摇,但仍本着作一天妇科医生就该钻研一天的想法,不管是在东直门医院,还是“文革”期间下乡巡回医疗到地方,郭志强都坚持了下来。这段坚持和积累对今天的成就至关重要。郭志强回忆说自己的诊治风格受启蒙老师刘奉五老先生影响最大,而多年摸索的著名的三步序贯疗法与岳父郭士魁的温通思想不无关系。

    郭志强自称属于温补一派,他经常生动地告诉大家,女性的子宫就像田园,咱们春天种地了,土地贫瘠,土质不肥,种子发芽了也不爱长,人也是这样的呀!

    郭志强没有太多的业余爱好,读书是其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就是他看书的时间。看书看多了,灵感就出来了,积累足够就手到病除了。

    在物质方面,郭志强真正地做到了知足长乐,在以香车豪宅论成败的繁华都市里,他从不攀比住多大的房子,挣多少钱,开什么好车。

    也许郭志强少有文弱书生的斯文雅气,但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是从艰苦环境中走出来的真正敏学博爱睿智之人!, 百拇医药(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