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61776
专家称公众对中药有误解 应客观对待药效和毒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95期
     应继续加大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 专家称公众对中药有误解 应客观对待药效和毒性

    (记者赵 雯)近一段时间,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有关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对部分中药有害性进行最严厉调查的报道,引起了中医药专家们的关注,使中药安全性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热点。中华中医药学会日前邀请部分在京中医药专家,就中药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专家们说,公众对中药有误解,应客观对待药效和毒性,同时应继续加大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炮制减毒增(存)效的科学性,澄清含“毒性成分”中药材与中药复方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高级学术顾问李连达指出,关于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过去有两种提法使人们对中药的应用推广产生误解:一是说中药安全无毒,二是中药只要有毒副作用就该停止使用。这两种说法都不科学,第一种说法使人们长期、盲目、大量应用中药,造成不良反应增加;而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又不分析原因,一律停用,这样最终将无药可用。凡是药物都有毒性,西药的毒副作用有目共睹,关键是要合理使用。
, 百拇医药
    针对报道中所称复方芦荟胶囊中汞含量超标一事,李连达表示:据我所知,国际上目前只有食品中汞含量标准,并没有药品标准,用食品标准来衡量药品中的汞含量显然不合适。复方芦荟胶囊中含有朱砂,朱砂就是汞制剂,当然汞含量会高。朱砂经水飞炮制过毒性大大降低,入药应属合法。问题是我们并没有自己的限量标准,药品中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安全,没有标准,因此要尽快完善相关标准的制订。对于出口的药品,要向对方阐明药品特性,提醒其加强管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安全评价研究室主任梁爱华说,中西药均有两面性——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西药不良反应比中药高的多,为什么人们反应不强烈?原因是人们对中药有误解,认为中药无毒,一旦出现毒副反应就难以接受,另外,中药说明书往往回避不良反应,认为写得越少越好,造成人们认识上的误解。中药是用来治病的,长期、大量和不辨证应用,会导致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卫生学校主任药师金世元认为,复方芦荟胶囊是清肝泻下的中药,现在有很多青年人用它来泻下美容,长期应用,当然会出现问题。
, 百拇医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仝小林认为,中药临床应用辨证论治十分重要,人参应用不当也会成毒药。目前国外发生的一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实际上是标准的错位与观念的差异造成的,用衡量食品的标准衡量药物,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无毒的误解,造成中药滥用,增加了不良反应。应加强与国外的沟通,制订相应标准,在目前尚没有明确标准的情况下不宜出口以治疗作用为主的中药,可先出口一些保健性能强、安全性高的产品。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王琦指出,我们常常说药物对人体产生危害,而忽略了个体体质对药物的耐受反应差异。实际上,不同人种、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以复方芦荟胶囊为例,它的药性苦寒,对脾胃虚寒者不适用。临床医生在应用中药时要注意体质问题。

    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明会说,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全面分析,从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个体体质等各个角度考虑。另外,中药简陋的包装、药瓶内药棉及说明书在贮存、运输过程中产生脱落,渗透等,都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应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使人们树立合理使用中药的观念。D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