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30900
莫忘精神消暑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77期
     夏日炎炎,酷热如火,消暑成了首要的问题。一谈起消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西瓜、喝绿豆汤、泡菊花茶、金银花茶,到江河、游泳馆去游泳,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仅有这些还不够彻底,很多人忽视了精神、心理消暑。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宋代诗人陆游也劝世人面对酷暑,不要慌乱,一定要心平气和,宁神静气。古人嵇康的《养生论》对“心理避暑”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也就是说在心情烦燥时听一段空灵的轻音乐,想像绿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东西,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

    在古代,理想的消暑之地当属山、林、水、楼、寺。据载,宋代时即盛行暑夏出城纳凉,所到之处即大山深处。宋人杨万里认为,波光粼粼的莲池是消暑纳涼的极好场所。我们也可到名山、大川、古刹去“避暑”。

    夏天的早晨或午后,撑竿垂钓于白杨遮盖、绿柳垂波的河湖岸畔,呼吸着水边的新鲜空气,欣赏着水中的百态游鱼,正是:风平,水清,心宁,垂钓之乐不在鱼,在于清凉世界。既宁神静气,又健脑强身,还增添了生活乐趣。

    另外,可在房内挂一些瀑布、冬雪、寒冰等题材的风景画,有增强凉爽的暗示效果。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家中的窗帘、床单、桌布、枕巾、沙发套等都换成上述冷色基调的颜色,制造出一种“冷”的环境。选播一些行云流水的轻音乐,使自己仿佛置身于山谷松涛声声的大自然美景中。

    消暑、纳凉应该由物质转化为精神,从形式到内容,由外而内,不要把冷热放在“心上”,面对高温天气不反感、不埋怨、不烦燥,以平静的心态,顺应自然的存在,这样才会去焦躁,存静心,从而凉从心中起。, 百拇医药(苗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