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川芎
编号:10866577
川芎的高产栽培技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83期
山区育苓,选择地块、栽种时间和种子,施足底肥合理追肥,中耕除草清沟补苗,病虫害防治,套种,采收与加工,栀子开发前景广阔
     川芎为伞形科宿根草本植物,块茎入药用。能活血调经,顺气止痛,散风湿。为常用的重要中药材,其需求量很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川芎适应性较广,喜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耐寒性不强,稍能耐旱,怕荫蔽和水涝。土壤要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厚,呈中性或微酸性,一般选油沙土或夹沙土栽培较好。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山区育苓

    川芎是用地上茎的茎节繁殖。茎节叫“苓子”,要在海拔1200m左右的山区培育(主要防止退化)。育苓用地,荒地熟地都可以,但不能连作。1月上中旬,挖取川芎块茎,除去茎叶、泥土和须根,运到山区栽种。这种块茎叫“抚芎”。

    栽种时期:一般在立春前后。按行窝距各24cm打窝,深7cm。大抚芎可切成2~4块,每窝栽1块;中等抚芎每窝栽1个;小抚芎每窝栽2个。芽口向上,按紧栽稳,然后施上堆肥,盖土镇平。

    抚芎田间管理:惊蛰前后出苗。3月底或4月初疏苗,每窝选留粗细均匀,生长良好的茎杆8~10根,其余的从茎基割去。在疏苗后,谷雨前后中耕除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