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0864891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有成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77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一、较好地完成了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学术进步

    各重点学科建设点在学科的研究方向、内涵外延界定、文献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一是确定了较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二是认真开展了学科的内涵、外延研究以及初步界定工作,推动了中医药特色体系的建立;三是进行了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工作,统一了标准,为提升中医药优势的社会认可奠定了基础;四是由于重视学术整理与创新,围绕本学科或主要方向建立了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链接”能力的古今文献数据库;五是总结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假说,部分学科在理论、方法方面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与方法,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拓展。

    二、对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重点学科建设模式进行探索
, 百拇医药
    在明确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健全了运行机制,创新了管理工作制度:一是使学科布局体现了行业特色和需要,基础、中药类学科设在二级学科,临床类学科设在三级学科;并且学科点的建设均围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这个核心;二是扩大了建设单位覆盖面,带动了中医药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省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发展;三是做到了“点面结合”、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同步发展以及中医与中药学科统筹兼顾;四是改革了重点学科点的遴选方法;五是在择优定点的基础上,每个学科的建设点分为立项资助和立项不资助两类,引入了竞争机制;六是采取了“一拖五”模式,加强了同类学科的协作共建;七是形成了统一、协调、有效的各级运行实体;八是形成了多渠道筹资的良性发展机制,很多单位都利用重点学科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整体提升了重点学科医、教、研、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各重点学科建设点在抓好理论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了学科文献,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改善了既往以单纯研究为主、“小而散”的学科状况,并逐步树立了“系统工程”的学科建设理念,确保了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四、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了“龙头”和辐射作用

    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科的学术研究以及学科间的交流与协作。重点学科建设在“一拖五”模式的运作下,78个学科点共吸引了390个协作单位参与学科共建,加强了学术研究、文献整理、教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协作,充分发挥了重点学科的“龙头”和辐射作用,起到了以“一点”发展带动“一片”共建的整合效应。

    五、加强了学科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建设,重点学科学术队伍得到壮大,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学术指导作用,成为扩大学术影响和辐射力的优势因素,对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起到了稳定和促进作用。重点学科的建设更为中医药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他们逐步成为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推动“三名”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 http://www.100md.com
    实力源于创新——记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是一家民办中医医疗机构,建院不过18个年头,目前有床位100张,职工百十人。然而从最初的十几间平房、十几个人,到今天2000多平方米的业务大楼,拥有一支中高级卫技人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并跻身山西中医学院教学医院、二甲专科医院行列,成为山西省中医类风湿病医疗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创建侯式疗法,形成特色优势。该院创建人侯丽萍20多年前师从名老中医石广济先生,在先生帮助指导下,对类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重新思考。她运用现代系统理论来审视中医的系统思想,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逐渐形成了对类风湿病诊治的独到认识,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系统综合疗法,开发出三十多种风湿病特效药品,创建了一套特色治疗技术,包括个性化疗法、特色治疗、心理疗法、手术、食疗、康复和特种护理。随着医院在治疗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骨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病取得了良好疗效,“侯式疗法”声名远播,该院接待了两期国际类风湿培训班。目前,“侯式疗法”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推广使用,该院还与北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 百拇医药
    立足临床,带动教学科研全面进步。自建院始,该院一直坚持把临床医学研究作为提高疗效的根本,作为医院发展的根本。1987年,该院《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专家电脑软件研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抗类风湿胶囊治疗类风湿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及试验研究》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抗类风湿胶囊”获得美国专利和FDA认证;2004年,“通络止痛胶囊”获国际领先医药优秀成果奖;该院还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通络止痛胶囊对佐济型关节炎TH1/TH2及其细胞因子网络调控的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指标体系确定”被认为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18年来,该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5篇,出版系列专著7部,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5项,研发了国家级新药“通络止痛胶胶囊”和“润肠通便茶”,以及国药准字号、建字号制剂药品40多种。

    开展优质服务,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类风湿病治疗费用不菲,考虑到患者家庭不同的经济承受能力,医院建立了不同档次的病房,同时,该院还经常减免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

    该院从“侯式疗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到教学科研的全面进步,医疗服务的不断改进完善,让人体悟到创新铸就实力的深刻内涵。(本报记者

    任 壮), 百拇医药(胥晓琦)